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防治技术

杉木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来源:园林网 作者: 日期:2012年12月25日 01:09

杉木根腐病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林新出现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洪雅、峨嵋、乐山、雅安、荣经、天全、邛崃、都江堰、彭县等地的宜杉林地。

宜杉林地上的杉木根腐病,多为害10年生以下的幼树,从造林的当年即有发生。发病杉株先是主、侧根的根尖和吸收根坏死腐烂,继而针叶失绿变黄,生长减缓。随着病根数量增多和根系腐烂程度加重,黄化针叶逐渐增多,以致整株枯死。

症状

病根受害处初呈褐斑,后扩展可环割病根,皮层腐烂,木质部变色。在病健交界处偶尔形成愈伤组织,病斑不再扩展。根颈和病根未受害处往往长出“灯草”状的水根或正常的次生根系。若次生根系继续受害死亡,针叶则明显黄化。若次生根系不受侵染或侵染较轻,黄化症状暂时稳定,甚至出现“回青转绿”的隐症现象。早期病株的隐症现象一年中可以反复多次出现。

初期针叶失绿变黄,自叶基向叶尖发展,叶质变软,如无其它病菌侵染,病叶不出现病斑。最后病株由下往上黄化,由内向外发展,3到4年后,整株黄化枯死。

病株在林地上初呈单株或丛状分布,后逐渐蔓延,这与因立地条件不适而引起的成片出现的生理性黄化有明显区别。

病原

杉木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Trow.)的菌丝无色,初期无隔,老的菌丝有隔,直径1.3~5.5μm,近45°分枝,分枝处不细缩或稍细缩。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的菌落花瓣状,气生菌丝体白色,初茂密,后变少。

孢子囊梗与营养菌丝无区别。孢子囊顶生,偶间生,常为球形,直径12~28.8μm,平均19.2μm,少数桶状20~27.5μm×13.8~18.8μm,壁薄,易脱落,萌发成芽管,不产生游动孢子。

藏卵器球形,17.5~22.5μm,平均19.6μm,内生一个卵球。卵孢子黄色或黄褐色,球形,直径13~18.9μm,平均15.1μm,不充满卵器,壁厚,近无色。雄器单个,极少两个,近无柄,与卵器同丝,典型的为棍棒状弯曲,贴近卵器。病菌寄生在杉根皮层细胞内,呈泡囊状、灌木状或卷曲的粗壮菌丝,有时在杉根皮层细胞内可见到卵孢子。

病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38℃,最适温度24~28℃,最适pH5.0~6.5,孢子囊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发生规律

终极腐霉在高温的夏季常以卵孢子越夏,侵染活动减弱。在病根死亡的过程中,杉株不断萌发新根,生长旺盛的夏秋尤为明显。此时针叶黄化症状暂时稳定或隐蔽。所以杉木根腐病随温度升高而减缓,一年中以夏秋的针叶黄化症状较轻。

杉木根腐病应属寄主占优势的慢性根病,所以杉木生长的好坏便直接影响到病害的轻重。考察四川杉区的历史,种子采自多代萌条,生活力衰退,品质较低,苗期就容易感病。原有杉木及其杂灌木一律砍光,杉木适宜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这种条件下植苗造林,幼树适应能力差。造林后缺乏科学的抚育管理,幼树生长势衰,难以抵抗土壤中普遍存在的终极腐霉的侵害。加以大多营造杉木纯林,更有利于病害的蔓延。这就是目前宜杉林地上杉木根腐病普遍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防治杉木根腐病,应从调整或协调生态条件,特别是土壤生态条件出发。保护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早期防病,采用甲级苗、乙级苗剪去病根,乙级苗经100ppm2,4-D液或0.5%高锰酸钾浸根处理后,进行大穴高墩造林。并在头三年内每年夏初进行一次扩墩抚育,既能预防杉木根腐病又能促进杉株生长,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推荐阅读:

向日葵细菌性茎腐病的防治方法

荷花腐败病的发生与防治

胡杨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牡丹缺铁黄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相关内容
·富贵竹常见病害及防治办法2018-07-26
·夏季需要加大林木病虫害防治力度2018-07-16
·发财树枝枯病防治方法2018-06-29
·容器苗如何安全越夏2018-06-29
·天南星病虫害的种类2018-06-29
·辽宁省召开松材线虫病除治总结大会2018-06-28
·把握花卉施药时期保证其正常生长2018-06-28
·七叶树病虫害防治方法2018-06-28
·连云港赣榆区第一代美国白蛾飞机施药防治工作圆满结束 2018-06-27
·蚌埠市释放寄生天敌防治美国白蛾2018-06-27
药械产品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