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防治技术

樟巢螟入侵 综合防治是关键

来源:中国草坪网 作者:俞振林 日期:2010年07月09日 10:34

香樟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其树形饱满,树势高大,枝叶放香,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园林绿化品种。特别是近几年,香樟在园林绿化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香樟养护质量也就成为影响景观效果的一大因素,其中香樟的主要虫害樟巢螟的防治为重中之重。一直以来,由于采取的传统防治方法效果不尽如人意,造成香樟虫害连年严重,越来越影响公路景观。

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工作积累发现,在樟巢螟的防治中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应用综合防治方法,能有效控制香樟樟巢螟的虫口数量,不仅能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防治方法。

认识樟巢螟

1.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约28毫米,头胸体部呈灰褐色,翅内横线斑纹状,外横线曲折波浪状,内外横线问有淡色圆形斑纹。卵乳白至浅红色,椭圆,略扁平,长约0.8毫米。幼虫黑灰至棕黑色,亚背线宽而深。老熟幼虫体长约23毫米。蛹棕色,腹末有臀棘8根。茧扁椭圆形,似西瓜籽大小,长约15毫米,白色薄丝状,茧上常粘附泥土。

2.发生规律

樟巢螟一年发生2代,在气候适宜的条件下,一年可发生3代。越冬代是以老熟幼虫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5月出现成虫并在香樟叶背边缘呈鱼鳞状重叠排列产卵。6月初出现第1代幼虫,幼虫具有群集性。低龄幼虫先将两片香樟叶缀起。躲在其中为害,以后随着虫龄的增大,缀叶逐渐增多,形成虫巢。8月出现第2代幼虫。樟巢螟有着世代重叠现象,6~10月虫巢内有着不同龄期幼虫的为害,一般在10月份老熟幼虫下树结薄茧后在浅土层中越冬。

防治现状

很久以来,在绿化养护中,对香樟樟巢螟的防治仅仅注重其发生了虫害喷洒化学药剂杀灭幼虫,一般是在幼虫发生期喷洒敌敌畏、敌百虫之类的有机磷杀虫剂。这类药剂毒性强、药效期短,污染环境严重,长期使用又会使幼虫产生抗药性。同时樟巢螟又具有假死性,在喷药或扰动后会出现受惊垂丝下落的现象,除了被药剂触杀死亡的幼虫外,下落的樟巢螟幼虫还会继续上树危害,而药剂没有喷洒到的部位,樟巢螟仍继续危害,经过这些“洗礼”的幼虫就增强了对化学药剂的抗性。由于大量的使用化学药剂,使得樟巢螟的防治出现了越治越严重的现象,树上的虫巢一年比一年多。

为了保持景观面貌,又得花大量的人工摘除虫巢。一般在夏季的3个月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人工摘除虫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由于喷洒化学药剂所引起社会负面效应强烈、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等原因,使用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来取代原有的方法势在必行。

综合防治应用

1.综合防治的概念

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生态学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综合防治方法

笔者所采取的樟巢螟综合防治方法是,首先应用物理方法,加强对香樟的日常养护管理,提高香樟树体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再结合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从长效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降低每年的虫口发生量,以最终达到能自然控制樟巢螟危害的目的。

(1)物理方法

所谓采用物理的方法防治香樟樟巢螟。包括了最为简单易行的手段:以日常养护管理为抓手,做好香樟的修剪、松土、人工摘除幼虫虫巢等工作。增强树势及自身抗病虫害能力。有效的控制樟巢螟发生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

①修剪

修剪对提高植物生长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在每年的3月香樟新梢生长期,针对一些下垂枝、枯枝、弱枝、过密枝进行修剪;对于一些生长势减弱的大树,对其粗大的主枝进行回缩修剪。以利恢复生长;对长势较旺的树进行疏剪。使香樟树内膛枝条舒展自然,尽量使上下两层枝条错落分布。修剪的原则是以不影响其树形美观、生长要求为宜。通过对香樟的适当修剪,在樟巢螟发生时,也提高了喷洒药剂及人工摘虫巢的效果。几年来对樟巢螟防治分析比较中得出,经过修剪的香樟用于防治樟巢螟的成本明显低于未经修剪的。同时每年遭受台风暴雨所造成的损失也有所减小,这也是意外收获。

②松土

樟巢螟是以老熟幼虫在浅土层中结茧越冬的,所以利用樟巢螟的这一特点,在冬季12月至1月间,香樟养护工作主要是对其树冠投影范围内土壤进行松土(硬质地坪除外),深度在40厘米左右。这样一是有利于土壤疏通透气不板结,二是表土外翻,可将在浅土层中越冬的幼虫消除或外翻露出冻死,以利于减少翌年樟巢螟的发生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结合松土,在树根周围环状施用复合肥料,以提供香樟养分,增强其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抗力。

③人工摘除虫巢

人工摘除虫巢是樟巢螟防治中的对药剂防治的补充措施。在樟巢螟药剂防治过程中可能由于药剂喷洒时间、喷洒方法、气候等因素而造成效果不佳。在后期出现了虫巢,这时就要及时人工摘除虫巢,并消灭其中的幼虫,以减少虫口数量。樟巢螟幼虫有着群集生活的特点,缀叶形成虫巢,并在虫巢内生活。一个虫巢内有数条幼虫进行取食危害,所以摘除一个虫巢可消灭数条幼虫对香樟的危害。笔者通常采用的除虫工具是自制的虫钩绑扎于长竹竽上,或使用高枝剪。

人工摘除虫巢的关键是摘巢时间和摘巢方法的掌握,摘虫巢时间过晚,则巢内的老熟幼虫已落地结茧化蛹,摘除的只是空巢,这样就增加了下一代樟巢螟的危害量。从历年来笔者所在地区范围内樟巢螟发生的时间记录来分析,通常第一代幼虫在6月上旬出现,而人工摘虫巢的最佳时间为7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中旬出现,人工摘虫巢的时间为9月中旬。每年受气候影响、樟巢螟发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摘巢的最佳时间前后有变化。所以掌握摘巢时间可以有效的控制樟巢螟的发生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摘巢方法及虫巢处置的问题。摘下虫巢后要立即将巢中的幼虫踩死,然后将虫巢放入袋中,并集中烧毁。

(2)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结合

药剂防治是樟巢螟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虫害发生时喷洒药剂,是控制樟巢螟扩展的有效方法。笔者所采用的药剂防治与生物防治结合的方法,是将无公害药剂与生物制剂的交替或混合使用,以达到速效、长效、降低污染的目的,在樟巢螟防治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无公害药剂采用的是植物性触杀剂,能迅速并有效的击溃害虫,阻止樟巢螟形成虫巢,以减少人工除虫量。在喷洒的药剂内,加入生物制剂。利用生物制剂的以细菌治虫原理,使樟巢螟畸形渐渐死亡,即使没有死亡的幼虫也会丧失或减弱繁殖后代的能力,并能将细菌传染到下一代,抑制其下代的幼虫质量和虫口发生量。香樟的天敌较多,如蟾蜍、蛙类、姬蜂、茧蜂、寄蝇等,使用生物防治还能保护天敌,创造天敌的生存环境,以虫治虫,形成一个和谐的生态治理路线。

推荐阅读:

樟巢螟

紫叶矮樱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黄草乌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紫鹅绒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相关内容
·夏季需要加大林木病虫害防治力度2018-07-16
·发财树枝枯病防治方法2018-06-29
·容器苗如何安全越夏2018-06-29
·天南星病虫害的种类2018-06-29
·辽宁省召开松材线虫病除治总结大会2018-06-28
·把握花卉施药时期保证其正常生长2018-06-28
·七叶树病虫害防治方法2018-06-28
·连云港赣榆区第一代美国白蛾飞机施药防治工作圆满结束 2018-06-27
·蚌埠市释放寄生天敌防治美国白蛾2018-06-27
·影响红叶观赏价值的白粉病症状及农药救治2018-06-27
药械产品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