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2月24日消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对国家该有怎样的担当?对建设美丽中国该有怎样的贡献?怎样落实好俞正声主席关于更好地有所作为的总要求?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有一条深刻的体会,那就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界别的委员,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江泽慧是革命先烈的后代。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延续父辈的理想,更是她为之奋斗终生的伟大事业。自1998年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以来,认真履职,全面完成政协交办的各项重要调研课题,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
蜚声世界的杰出女木材科学家
2013年10月17日-20日,第八届泛太平洋地区木材解剖国际研讨会(PRWAC)暨国际木材科学院(IAWS)2013年学术年会在南京召开。在本次会议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国际竹藤中心主任、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江泽慧教授荣获“国际木材科学院杰出贡献奖”,成为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该奖是由国际木材科学院首次设立并将其授予杰出院士成员的。授奖仪式上,国际木材科学院主席雷纳·沙门教授高度评价了江泽慧教授过去50年来在木材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以及在促进中国与国际同行在该领域学术交流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国际木材解剖学会前任主席彼得·巴斯教授热情地称赞她是“国际木材科学研究领域最杰出的女科学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获悉江泽慧教授荣获“国际木材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后,专门作出批示,对她表示祝贺,并感谢她为我国林业事业和环境事业作出的贡献。
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是国际木材科学领域最高学术荣誉,目前全球有375名院士,其中中国有15名。1999年江泽慧教授被推荐成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授予江泽慧教授“杰出贡献奖”,这是国际木材科学界对她过去50多年研究工作的肯定。
50年前,在中国木材科学的奠基人成俊卿的引导下,江泽慧迈进了木材科学殿堂的大门,从此与木材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期间,江泽慧深刻感受到木材科学的博大精深,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教学工作中,她严格要求自己。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下放到农村十年。在此期间,安徽农业大学木材科学专业被取消,相关的教材和试验材料丢失或被破坏。1978年,重新回到教学岗位上的江泽慧,一切从头开始。她克服困难,自己编写教学讲义,并参考了国际木材解剖学会编著的木材解剖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严谨,并与国际接轨。她到全国各大林区采集各种树种木材,制作木材标本和切片,作为教学工具,直观地讲授树木结构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在她的教育和鼓励下,很多学生对木材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报考了木材科学研究生。因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她被评为最优秀的教师,被教育部评为“巾帼建功标兵”。
在教学期间,江泽慧教授针对我国珍稀树种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自1982年起,她一直潜心于我国大别山五针松的研究,尤其是对五针松的木材结构形态、材性和用途进行了一系列科学探索,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的《大别山五针松及起源》一书,对于生产、教学和科研单位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被英国皇家图书馆收藏。该书的出版影响力很大,引起了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对保护大别山五针松在内的我国濒危珍稀树种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她一直潜心研究树种木材结构特征,还将研究的树种范围从华东扩展到全中国、东南亚乃至全世界主要树种木材。30年前,她和上海华东木材一级站合作,深入到舟山群岛采集原木试材样本,进行木材结构和材性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她和同事合著了《东南亚木材识别及用途》一书,主要内容为东南亚木材的解剖特征和应用,是当时中国木材学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工具书,也是木材进口、商贸鉴定的重要依据。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考察美国林产品实验室后,江泽慧教授与上海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中国主要商品木材计算机识别”研究,在中国最早试验了木材计算机快速分类识别。这充分表明,江泽慧教授善于将国际科学的前沿技术手段引入到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从而实现学科交叉,促进学科发展。
她不断深入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别山和黄山等国有林区和全国各气候带的林场进行实践考察和调研,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研究领域。她还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合作。基于长期对国内外主要树种特性的研究成果,她和她的团队完成了《世界主要树种木材科学特性》一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世界各地的木材科学特性。在此书编写过程中,江泽慧教授付出了大量心血,对每一个树种都做了大量的解剖切片,并记录了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解剖结构图,仅木材三切面解剖图就有1388幅。目前该书英文版也正式出版。进入新世纪,根据我国林业现状,她编著了《中国林业工程》一书,被选入中国现代科学全书,是林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林业工程的内涵、研究现状,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江泽慧教授坚持不懈努力,潜心研究,在木材科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1999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原科委主席、前国际木材科学院院长周石榕博士等同仁的推荐下,江泽慧教授被推荐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从此,她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始终瞄准该学科的前沿,利用国际木材科学院的平台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同行开展合作交流。
1994年,在她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与南开大学共同主办,首次在中国召开了国际木材解剖大会。2003年,以她为院长的中国林科院承办了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大会,让国际木材科学界的科学家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木材科学的发展,同时为中国木材科学家在国际木材科学院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也为木材科学后备人才培养和学科团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7年,在她的倡导下,国际竹藤中心在北京承办了竹质工程材料研究的国际会议,时任国际木材科学院副主席的法国南锡第一大学德格列斯教授、美国农业部南方研究院许忠允博士等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就竹质工程材料研究问题进行了很好的研讨,美国农业部邦办皮尔森与江泽慧教授就“细胞壁计划”研究前沿课题进行了交流。
上世纪90年代初,德国汉堡大学的沃特·李斯教授到安徽农业大学做了一次关于竹子的生动演讲,使江泽慧教授初步了解了竹材,也对她以后的竹材科学研究给予了重要的启示。在国际竹藤组织成立后的15年,江泽慧教授的研究工作重点逐渐从木材转向竹材。目前,她和她的团队主要致力于竹质工程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研究,主要是在竹子结构与性能、竹质工程材料开发与应用、竹材防护和竹子增值利用四个方向开展工作。2002年,江泽慧教授主编了《世界竹藤》中英文图书,是我国关于竹材和藤材基本特性和应用研究较为全面的丛书,目前也是竹藤材科学领域的重要工具书。2006年,江泽慧和她的团队完成的“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江泽慧教授积极提倡“以竹代木”,用丰富的竹子资源加工成竹质工程材料,从而替代优质木材,节省了宝贵的森林资源,对促进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生态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参政者
在我国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生态建设蓝图的若干大项目的盘子里,有不少是全国政协调研的成果。其中,江泽慧是佼佼者。她的睿智之言、务实之策,不胜枚举。
——致力推动生态经济持续发展
2003年7月16日,江泽慧带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调研组到天津考察海河经济带和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她认为在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成功的改革开发开放之后,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的天津,应尽快加大开发开放力度,争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第三增长极。该调研材料通过政协信息专报上报中央领导,天津滨海新区很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天津滨海新区规划过程中,她结合这里有2270平方公里的荒滩的实际,提出了建设中新生态园的建议,被国务院和天津市采纳。
当我们乘上京九线的列车,一目瞭望,都会看到沿线两侧林木茂密,景色宜人。这是江泽慧倡导发起的“京九铁路沿线绿色经济带”建设的成果。当年,她带领有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组,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开发京九铁路沿线两侧各50公里生态经济带,被国家发改委采纳立项。经过有关部门和沿线地区的共同努力,建成了京九铁路沿线生态经济带,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泽慧在担任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期间,带队赴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从黄河三角洲东营到连云港、盐城丹顶鹤和大丰麋鹿栖息地,从常熟沙家浜到上海崇明岛东滩进行关于中国湿地的调研,并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发言,对我国湿地保护和工程建设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分页]
她带队深入到青海一线,开展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根据中国一些领域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衡水湖保护、节能减排、生态补偿机制、生物基因产业、中国奶业振兴、竹产业发展、普洱生态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等20多项专题调研,均取得实效。
——为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建睿智之言
2005年初,中央作出“加快治理京津冀风沙源”的战略部署。为支持以科技支撑为主体的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江泽慧带领调研组从北京城区至怀柔、河北怀来、丰林、御道口直至塞罕坝,深入到小坝子乡风沙源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提出以“网格绿化+财政扶持”的治沙模式,被国家采纳推广后,经过五年努力,京津冀风沙源得到有效控制。江泽慧率团深入到广西、贵州石漠化地区进行调研,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概念和具体建议,得到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被写进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在江泽慧的建议下,国家发改委专门对广西、贵州、云南等石漠化地区实施了生态治理专项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这两项工作,体现了政协优势,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全国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
——为我国花卉产业、竹藤产业跨越式发展献务实之策
中国花卉协会是由农业部、财政部、科技部和商务部等九个部委参加的跨部门行业协会。我国花卉产业起步晚,技术含量低。江泽慧多次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国外先进培育经验,运用调研报告、专项建议、提案等多种形式,向国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成功举办了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推动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果。目前,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成为我国农民致富的朝阳产业。在江泽慧的领导下,中国花卉协会还成功举办了昆明、沈阳、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目前还成功取得了青岛、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A2类)的举办权,并正积极推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A1类)的成功申办工作。2013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江泽慧担任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和执委会副主任。
为推动我国竹藤产业发展,江泽慧相继到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四川、江苏、安徽、广西、福建等地调研,弘扬竹文化,发展竹产业,提出了加强优质品种资源培育研究,应用高新技术发展竹材深加工等具体政策建议。国家采纳后,上升为国家重要产业战略规划。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
森林是地球之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我国森林资源相对不足,城市森林建设滞后。江泽慧提出了在切实保护好我国东北、西北、华南及长江中上游原始森林的基础上,要结合城镇化建设,有序推动城市森林生态工程。率先倡导发起了“关注森林、保卫绿色”行动,继而又提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天然林保护补偿机制”、“兴林抑螺”等若干建议,均被国家采纳,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江泽慧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向中央提出了开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建议,组织院士、专家团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这项战略研究已列入国家重点战略,核心内容被纳入到2003年中央9号文件,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林业事业发展。
——积极开展生态公共外交,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作出贡献
江泽慧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倡导重视和高效利用我国丰富的竹藤资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总部设在北京。江泽慧连续当选该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她积极推动把亚、非、拉生产国和欧盟消费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吸纳到该组织中,在保持竹藤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联合、协调和支持竹藤的战略性及适应性研究与开发,增进竹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该组织为我国稳定亚、非、拉友好关系、开展政协公共外交、扩大国际交往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本世纪初,在财政部和各部委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了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中国土地退化、生态综合管理指导委员会,江泽慧亲自担任主任,协调各部委在西部新疆、青海、内蒙、陕西、宁夏和甘肃六省建立示范点,取得明显成效,被全球环境基金会授予“全球环境领导奖”。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参加在泰国举办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江泽慧的组织下中国设计并建造了“中国唐园”进行参展并捐赠给泰国永久保存。“中国唐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造园手法,融合了唐代园林风格与佛教文化,将自然山水风景浓缩于“中国唐园”之中,获得了2006年泰国世界园艺博览会室外国际展园评比一等奖。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泰国时来到清迈,在泰国英拉总理陪同下参观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和“中国唐园”,他指出“中国唐园”落户清迈,既是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也是两国人民友好的见证。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园林文化,打开一扇让美国人民了解中国、走进中国的窗口,中国要在美国建造一座能真正折射出中国园林艺术的经典园林。江泽慧作为中美共建中国园项目中方总执行人,一直殚精竭虑地推动中国园项目。从该项目立项到现在有十个年头,在此期间,江泽慧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园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园项目得到中美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纳入到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清单。杨洁篪国务委员也称赞说:“全国政协江泽慧委员帮了中国外交的忙,生态外交大有可为。”
生态文化建设的倡导者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战略思想。美丽中国建设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各部门、各地方工作的重要目标。江泽慧认为,要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圆好中国梦,必须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先进文化,应当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她倡导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以文化为纽带,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在她的积极倡导和筹备下,经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由她担任该协会会长。在她的带领下,协会开展了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活动,受到广泛欢迎。最近,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主办发行了我国第一本生态文化期刊《生态文明世界》杂志,并在该期刊中发表了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二次常委会海外华侨华人和相关专家学者的建议文稿。同时,经过生态文化协会团队三年的研究,即将出版《生态文明时代主流文化——中国生态文化体系研究总论》一书,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文化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慧与我国著名生态学教授彭镇华先生合作编著了一部中国万首咏竹古诗词《绿竹神气》,并遴选出其中一百首古诗词发行《绿竹神气》中英文版,让中国的生态文化走出国门。
为进一步扩大全国生态文化创建活动的覆盖面,让弘扬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责任渗透到全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遴选命名活动。先后在陕西、安徽、江苏、河北和辽宁等地总结经验、树立典型、逐步推广,目前已遴选218个“全国生态文化村”、22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和9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为建设美丽中国、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积极作用。2013年6月,全国政协召开十二届二次常委会,江泽慧在会上作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发言,提出了6项可行性建议,得到全国政协常委和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江泽慧的推动下,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开展了“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活动。该活动在北京居庸关长城开拔后,途径陕西西安、内蒙古鄂尔多斯、甘肃敦煌,并到达了荷兰芬洛。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四国,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江泽慧积极响应中央精神,继续推进“丝绸之路生态文化万里行”活动,将走向中亚各国,从而为推动中国生态文化事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推荐阅读:
安徽:明光市林业局有效遏制乱采滥挖朴树大苗行为
四川:新津完成2100亩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国家林业局建立森林生态站90个
贵州省林业厅近3年下达补贴逾2亿 推动造林近140万亩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