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修复水生生物资源 保护黄河生态环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日期:2018年08月22日 10:11

中国园林网8月22日消息:

这里海拔高耸,世称“世界屋脊”;

这里孕育三大江河,被喻为“中华水塔”;

这里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

这里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是生态系统最为脆弱的地区和最原始的地区之一,其生态环境关系到区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由于位于高寒、高海拔等青藏高原独有的环境条件,在悠长的岁月中,形成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水生生物物种。

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水体生态,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在物种保存、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2007年开始,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联合省内外有关科研院所进行的7次水生生物调查结果显示,三江源区鱼类资源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水生生物保存相对完整,没有遭到人为破坏,但部分物种处于濒危境地,亟待保护。

保护黄河上游水生生物,就是保护黄河生态环境,更是保护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从开展三江源区渔业环境监测及环境影响评价到建立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从建立濒危鱼类救护中心开展专项救护到组织专家开展三江源科学考察,从开展土著鱼类人工繁育和增殖放流到开展增殖放流效果评价,青海开展保护宣传、保护黄河渔业资源的脚步从没未停歇。

每年,全省通过举办黄河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组织当地农牧干部职工、各族群众和寺院僧侣等进行现场放流活动,宣传保护黄河渔业资源,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还提高了民众生态环保意识。

特别是地处藏区的三江源地区,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影响,藏族群众形成了主动护鱼不捕杀天然野生鱼类习惯。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放生的常识和有效监管,一些不科学的放流放生活动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比如,放流放生非本地物种导致外来物种入侵,放流放生人工选育和杂交品种引起本地水产种质资源的严重退化,还因操作不当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为防止外来物种对土著物种的侵害,青海省农牧厅先后于2009年、2013年两次下发了关于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民间放生活动的通告,加强对群众随意性放生的监管,引导和规范群众环保放生、生态放生。

8月23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青海省农牧厅联合主办,中国水产科学院、中国佛教协会、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青海省佛教协会协办,以及青海省农牧厅渔业局、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贵德县农牧林业和环境保护局承办的2018年黄河上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将在贵德县黄河段拉开序幕。

这是一次近年来青海省最大规模、以“科学放生、文明放流”为主题的黄河上游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旨在引导民众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放生、文明放流,将修复黄河上游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坚持下去,通过携手同行,共同担负起保护黄河生态环境的历史重任,继而造福子孙、惠泽后世。

推荐阅读:

天津七里海天然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河南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宁夏: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守护青山绿水

江西省出台意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2022-12-29
·宁夏沙坡头三举措抓实禁牧封育2021-12-17
·广西召开湿地保护修复厅际联席会议2021-12-17
·重庆长寿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2021-12-15
·宁夏开展林草湿生态系统双碳调查和研究2021-12-09
·广西黄冕林场青年志愿服务队获全国“母亲河奖”绿色团队奖2021-12-09
·生态持续变好 斑嘴鸭连续五年来宁波植物园过冬2021-11-26
·千秋大业,让碧水蓝天净土美景长存2021-11-23
·四川凉山:推进绿色发展 实现富农增收2021-11-22
·五指山市委书记朱宏凌: 发挥热带雨林生态优势 积极融入国家公园建设2021-11-19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