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王其亨:中国古建筑凸显工匠大智慧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日期:2019年07月23日 09:58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又到了暑期旅游高峰,除了自然风光,那些风格迥异、异彩纷呈的古代建筑,始终是大家百看不厌的“打卡胜地”。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中蕴含着怎样的奥妙?为何历经成百上千年,这些古老,甚至有些破旧的历史遗存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听听“网红”教授王其亨为您一一破解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密码。 

主讲嘉宾

王其亨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及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研究专长包括中国古建筑测绘、明清皇家陵寝与园林、古代建筑图学、清代皇家建筑师“样式雷”世家、世界记忆遗产“中国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等。

精彩观点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前辈们都有哪些对中国古建筑的认知,我们古建筑的价值在哪儿,西方建筑理论的强项在哪儿,它的软肋、短板在哪儿,因为这是我们的根基。你要在全世界能够安身立命,经济的强大是先决条件之一,强国背后,你的文化自信、自尊,软实力一点都不能缺失,这也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研究建筑史的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基因起码在园林上改变了世界,至于说其它方面,我相信会改变世界的,就从我的研究来讲,和现在的时代潮流,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所有建筑城市、规划的本体,这个思想西方从来没有,今天的建筑教育没有,但中国几千年一直延续这个思想,今天仍然如此,我们应该继承,应该让它走向世界。

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现代技术,把一个商代青铜器上的铜锈全部除掉?这个技术绝对有,但是如果把这个当做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个基本规律的话,那整个文物界全都要完蛋。所以说修旧如旧要掌握三条原则:第一条是真实性,第二条是最小干预,第三条是可逆性。如果这样对待文物,那就不会有错误。

中国古代建筑是集聚人类智慧的遗产

我们现在经济发达了,大量的人出去旅游。国内长假旅游最热门的地方,全世界各个国家没有例外,首先一定是世界文化遗产。什么叫世界文化遗产?大家一看就知道,全是古代建筑。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前辈们都有哪些对中国古建筑的认知,我们古建筑的价值在哪儿,西方建筑理论的强项在哪儿,它的软肋、短板在哪儿,因为这是我们的根基。你要在全世界能够安身立命,经济的强大是先决条件之一,强国背后,你的文化自信、自尊,软实力一点都不能缺失,这也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研究建筑史的重要意义。

我们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认知,把它作为人类智慧的遗产,也就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奠基性的工作,是在90年前中国营造学社开创的。1929年成立的中国营造学社,集结了国内的精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梁思成、刘敦桢,当然还有很多坐标性的人物。他们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中国的学术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现代田野考古、调查、文献挖掘、解读,让中国建筑在当时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国际氛围下,终于登上了世界舞台。虽然音量很小,深度也不够,但是起码得到了尊重。

1956年以后,国家集结了全国建筑学方面的精英,经过前后八次修改,完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这部经典著作,把中国建筑放在世界文化背景下,做了经典的概括。

中国古建筑的独特设计与结构令人叫绝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当中有很多特点,第一个就是承重结构以木结构为主,其中包括三种结构式样:井干式、抬梁式、穿斗式,这几种方式都是根据地域来分布的。

第一种井干式建筑比较原始,就是木头单独砍两个榫口,一个和一个咬在一起,叠起来。这个在汉代以前非常发达,汉武帝的井干楼就如此。我们现在的井干式建筑集中在西南,云南的西北部和四川的西部,那个地方盛产木材,现在还有大量干栏式的建筑。

第二种就是抬梁式,北方的宫殿、住宅都是这样,北方气候严寒,木材不容易腐朽也不容易长白蚁,抬梁式建筑安装、预制装配都很简单。

还有一种穿斗式建筑,主要是在南方。因为多雨、潮湿,容易糟朽。靠近檐口的柱子,下边糟朽了不用揭瓦,直接拿个大锯把这个柱子锯了,接一段或者拿石头垫上来。

1988年我带着天津大学的学生在做阆中保护规划,在阆中古城的街道上,我们看到店主要开店面,拿着大锯就把门口那个柱子给锯了,瓦都没有揭。北方同学都目瞪口呆,怎么能够做到把承重的柱子都锯掉,建筑还没事儿?这就是南方穿斗式建筑的特点,你截掉几个柱子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吊脚楼,都是这种结构形态。你拿西方的经典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绝对没法解释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在这儿如果能够站住、站稳,按照理论力学,脚上必须用钢螺栓把它固定住。现在所有的楼一定要和土地打桩连接,这叫刚接。中国古代建筑哪个是刚接的?没有一个,从根基上就不一样。但是它的优点就在那儿摆着,蓟县独乐寺经历过28次大地震,在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摆动了好几米,最后回到原位。

组群布局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史,绝大部分建筑是趴在地上、平面展开的。比如沿着北京的中轴线走一遍,最高的建筑是正阳门,没有超过40米。然后往北走,穿过天安门到了午门,37米。整个中轴线最高大、最隆重的建筑,太和殿,它本身只有26米,加上8米高的台基,总共30多米。往后到景山,再过去到鼓楼、钟楼结束。

这是简单一个以山作为背景的建筑,这才叫景观设计。你可以到东陵、西陵、十三陵看个够,到皇家园林看个够,那绝对是世界顶级的景观建筑设计。

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借鉴了中国园林的“自然美”

还有一个,就是园林。中国和法国景观专业的学生互相交流,法国教景观建筑教育的很多老师就问中国学生,你们知道自然美是中国人的发明吗?我们的学生答不上来。

为什么有了城市,有了住宅,还一定要有园林?这又牵扯到中国人的价值观。

以北京的四合院为例,北京四合院有一道垂花门(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门外你不能当“膀爷”;进了院子以后,年纪大的老人可以穿个大裤衩,摇着扇子,小孩儿光着屁股。门以外讲的就是礼,就是社会游戏规则;但是另一方面,在院子里头,我们强调是亲情、天伦之乐,更适合的就是园林空间。建筑顺应的这种价值观,宫殿、住宅是属于礼的范畴,园林属于乐的范畴。

原来西方的园林叫garden,他们的园林就是几何布局,靠修剪。整个凡尔赛宫的花园全都用剃的方式修剪,上面剃平头,修成骨感的美,还有几个喷泉能够点缀一下风景。

在大航海时代,荷兰人最先跑到中国来,大量的中国画、中国瓷器、丝绸运回欧洲,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画。当时英国首任驻荷兰的大使就了解到,这和西方园林完全不一样,英国就借鉴这个词landscape,这叫“风景”。

正好这个时候,曾经在康熙时候当过朝廷里的宫廷画师制作了“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的铜版画。他就把这个铜版画带到了欧洲,首先到了英国,在此基础上,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自由布局的自然风景园,然后就在garden的基础上加进了一个风景那个字眼。德国人、法国人不服气,强制说这叫英中式园林,核心的内容就是自然风景园。

到了19世纪中叶,美国园林设计的大师到英国学习,最后就把这个概念搬到了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竞赛当中,中央公园是美洲第一个英中式公园。

中国文化基因起码在园林上改变了世界,至于说其它方面,我相信也会改变世界的。就从我的研究来讲,和现在的时代潮流,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所有建筑城市、规划的本体,这个思想西方从来没有,今天的建筑教育没有,但中国几千年一直延续这个思想,今天仍然如此,我们应该继承,应该让它走向世界。

“修旧如旧”,修复古建筑要遵循三条原则

复古、怀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这方面还是缺失了。如果有一流专家设计、施工,可以保持原汁原味、原材料、原工艺,复建古建筑何乐不为?但是起码在目前它不是文物,也不能按照文物标准来同等对待,但如果做好了,它就有传世的价值。

受中国影响,东亚的建筑体系以木结构为主,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建筑每20年必须要翻修一次,如果不翻修,木结构会全部糟朽——“摧枯拉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一翻修以后,按照惯例,一揭完瓦,大量的椽子、弯板、檩子就得换,多的甚至要换到百分之七八十。换完之后,这个东西还是不是文物?这是我们长期遇到的问题。

瓦不换,房子要漏,文物的主体保护不下来,因为这个琉璃瓦爆了釉要吸水。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爆釉以后重新烧釉的技术,但是目前这项技术还没成熟,不能使用。油漆也有这个问题,新上油漆用不到十年,用五年看着就跟旧的一样,再过个十年肯定要爆,要裂。涂着大红漆的柱子全都爆了,开裂了,破破烂烂的,但是里面依然保存得很好,那要不要重做?经过反复商量,决定外面重做,里面要原汁原味的保留,舍车马保将帅,这个方针在今天中国的古建筑修复当中大量应用。

我们有没有可能利用现代技术,把一个商代青铜器上的铜锈全部除掉?这个技术绝对有,但是如果把这个当做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个基本规律的话,那整个文物界全都要完蛋。所以说修旧如旧要掌握三条原则:第一条是真实性,第二条是最小干预,第三条是可逆性。如果这样对待文物,那就不会有错误。

推荐阅读:

济南大陈家村古建筑群破壁残垣

江西南昌:修复古建筑群 打造文旅名村

杭州六百多处文保古建筑如何防患未然

济南华阳宫古建筑群谢客修复 景观绿化将提升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内容
·盘锦湖滨公园:生态与文化共发展2019-08-19
·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启“鲜花时光”2019-08-16
·婺源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修缮古建筑2019-08-16
·中国古建民居资产管理计划启动2019-08-16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浙江第一古街”受损严重2019-08-14
·安徽博物院将设“徽州古建筑”专题展区2019-08-14
·美丽乡村建设为余杭区小古城村美丽振兴添活力2019-08-14
·义乌历史文化名村彰显古建筑昔日荣光2019-08-12
·BCI盆景艺术大师考察云南盆景2019-07-31
·2019浙江省景观设计和建设“行业工匠”评定结果公示2019-07-15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