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万丈高楼起于垒土。林业信息化全面推进10年来,我们紧密结合全球信息化发展大势、国家信息化战略部署和林业信息化发展实际,及时制定优化顶层设计,不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为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把准脉、掌准舵,推动林业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迭代,成功实现从数字林业到智慧林业的蜕变。
一、出台纲要与指南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乎每一方国土,都有林业的身影。林业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关键。但我国林区大多地处边远,长期以来信息闭塞、管理粗放、发展落后、效益低下。推动林业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一直是广大务林人多年的夙愿。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信息化方针政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信息化战略,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林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突破口和着力点。
但我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满足不了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初,林业部门就引入了计算机技术,但当时多是单机使用,主要应用于森林资源清查、专项调查等。90年代后,虽然林业行业日益重视信息化工作,但由于投入不足、管理力量薄弱、信息化人才缺乏等原因,林业信息化发展缓慢,与先进行业、先进部委、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适应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急需全面加快发展。
只有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有效促进林业信息交流,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改变落后生产经营方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只有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才能将全国林地、湿地、沙地和生物多样性等基础林业资源数据真正落实到山头地块,形成对“三个系统和一个多样性”的全面有效监管,解决好“林业资源分布在哪里”“林子造在哪里”“治沙治在哪里”“林业突发事件发生在哪里”等问题;只有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才能高效、有序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建设现代林业的远大目标;只有全面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林业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林业信息化已经到了不得不加快发展的时候。
2008年,以贾治邦局长为党组书记的国家林业局党组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敏锐意识到信息化是推进林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将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作为2008年重点抓的20件大事之一。2008年5月30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林业信息化工作。这次会议对林业信息化发展战略、重要意义做了深入分析,作出了启动《纲要》编制的决定。2009年1月22日,国家林业局以林办发〔2009〕23号文正式印发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和《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指南(2008~2020年)》。《纲要》和《指南》的制定,严格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针对我国现代林业建设需求,提出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构建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总体蓝图,是指导全国各级林业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做到了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的有机统一,明确工作思路,厘清建设重点,形成了发展合力。
《纲要》和《指南》的发布,绘就了林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国林业信息化全面加快发展的序幕。但任务怎么落实?工作怎么推进?以贾治邦局长为核心的局党组高瞻远瞩、深思远虑,在《纲要》和《指南》发布的同时,决定成立国家林业局信息化管理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和《纲要》的落实。信息办白手起家,克服诸多困难,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全面快速推进,仅仅一年就取得多项成果,实现多个突破,获得多个荣誉。
二、制定“十二五”规划
2009年信息办成立时,正值收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承上启下阶段,研究编制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自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7月21日,林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9月,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2010年8月,完成《规划》初稿。11月初,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向各地各单位征求意见。2011年3月15日,国家林业局印发《全国林业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标志着林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
《规划》指出,林业信息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关系林业工作全局的战略举措和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林业信息化要按照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全面实现林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以林业电子政务建设为重点,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突破口,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统一规划、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尽快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全国林业信息化格局,全面加快现代林业发展,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应用,80%的省级以上单位实现无纸化办公,80%以上的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完善国家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完成80%的省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80%的省级单位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政务传输网络;完成我国林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并在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中得到应用。
《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搞好本地林业信息化 “十二五” 规划的完善修编工作。明确建设目标、细化建设任务,落实重点内容和主要项目,制订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规划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局,确保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使林业信息化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各地各单位要争取将林业信息化规划纳入国家和地方信息化总体规划,最大限度地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以保障林业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由于林业信息化的突出成绩和对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林业信息化被单独列章(第九章 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写入《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按照现代林业建设总体部署,认真落实《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首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深化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环节的应用,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全国林业信息化格局,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三、智慧起航
2009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各种智慧化的应用与创新已得到不断推广。在全球智慧化发展理念的影响下,世界很多国家把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了国家战略,以此来占据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及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电力、智慧商务、智慧能源、智慧基础设施等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探索实践。
面对全球智慧化浪潮,2012年新年伊始,李世东主任就责成综合规划处牵头,开展智慧林业前期调研。10月,基本掌握了智慧化发展的理念和关键环节,以及推进智慧林业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告。2012年12月,为尽快将智慧林业理念落在纸面上,决定启动“中国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研究”。2013年5月,《智慧林业 美丽中国——中国智慧林业发展规划研究(初稿)》终于完成,7月征求各地各单位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最终报局领导同意后,8月21日,国家林业局以《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形式向全国印发。
《意见》明确,智慧林业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智慧林业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林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统领未来林业工作、拓展林业技术应用、提升林业管理水平、增强林业发展质量、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意见》指出,林业信息化包括数字林业、智慧林业与泛在林业三个阶段,智慧林业是林业信息化的中级阶段。数字林业是智慧林业、泛在林业发展的基础。智慧林业包含数字林业,是实现泛在林业的关键环节。泛在林业是在智慧林业基础上,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协同、融合、共存等。
四、制定“互联网+”林业方略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2015年,这是一个总结“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重要年份。所谓未雨绸缪,方可成竹在胸。春节刚过,李世东主任就牵头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起草“十三五”规划。发展规划不是简单的工作计划,首先得有完整的理论和逻辑体系,要有必要的形势分析、需求分析,要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具体建设内容。但万事开头难,关于“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围绕哪些主题展开?具体有哪些重要工程项目?大家经过多次讨论,始终拿不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方案,一时陷入僵局。拨云见日终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2015年3月,一场全国盛会、一场时长3个多小时的报告和一个生僻的互联网词汇,令人脑洞大开、豁然开朗。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随后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表示: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互联网+”, 经李克强总理点名,旋即成为互联网最火的字眼、最大的风口。短短不足4个月,即产生了5000多万条搜索结果。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盘点的2015年中国热词排行,“互联网+”位居榜首。
行成于思。“十三五”规划起草小组立即意识到,“互联网+”就是我们苦思冥想、苦苦寻找的“支点”和核心。“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它有何神奇魔力?我们林业怎么加?在李世东主任的带领下起草小组立刻开始深入研究。大家认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是互联网2.0,是互联网1.0的升级版;也是信息化2.0,是信息化1.0的升级版,标志着信息时代由数字化发展到智慧化。 “互联网+”拿什么来“+”?技术上,就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效率;理念上,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以人为本推动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互联网+”怎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一种化学反应,会产生聚合裂变效应,肯定是1+1>2。“互联网+”会“+”出什么结果?“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替代或颠覆,而是传统产业的助力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是新的“信息能源”,将会催生新业态,产生新产品。
“互联网+”林业是“互联网+”跨界进入林业领域,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林业各项业务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打造林业建设和创新新模式,为林业政务、林业改革、资源保护、生态修复、产业发展、文化传播等各项业务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和智慧化解决方案,有力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所以,“互联网+”林业,就是智慧林业,是林业信息化2.0。
2015年9月,《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初稿正式起草完成。《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互联网+”林业建设,实现互联网思维、立体化感知、大数据决策、智能型生产、协同化办公、云信息服务,支撑引领林业改革发展。提出到2020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比2015年的62.25%提高17.75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90%,省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80%,市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70%,县级林业信息化率达到60%,实现政务管理智能协同、业务支撑精准高效、公共服务便捷惠民、基础保障坚实有力。
通过与相关业务部门深入研究沟通,起草小组梳理出“互联网+”林业建设的8个战略领域,包括“互联网+”林业政务服务、“互联网+”林业改革创新、“互联网+”林业资源监管、“互联网+”生态修复工程、“互联网+”灾害应急管理、“互联网+”林业产业提升、“互联网+”生态文化发展、“互联网+”基础能力建设。
2015年9月24日,在长沙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张建龙局长以《大力推进互联网+,引领林业现代化》为题作了重要讲话,对“互联网+”林业行动作了全面部署。张建龙局长的重要讲话,在全国林业行业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单位迅速展开学习贯彻,并纷纷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各自的“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标志着“互联网+” 林业行动正式拉开帷幕。
2018年2月1日,凝结着全国智慧林业结晶的“中国智慧林业体系设计与实施示范”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林科院和中国林学会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形成以沈国舫院士为主任委员、李文华院士为副主任委员的专家组共同审定了该项目。国家林业局信息办主任李世东等进行了专题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家认为该项目完成大规模应用推广,服务覆盖全国林业系统,实现了林业行业信息化体系创新、整体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取得了重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推动国家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11月15日,第六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在长沙开幕并颁奖。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信息中心申报的“中国智慧林业体系设计与实施示范”项目荣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让各层级数据共享互通,天地一体化森林传感网络、森林物联网终端、树木智能标识网络成功研发应用,两颗智慧林业专用卫星发射升空……这些曾经难以想象的新技术、新应用,正伴随着中国智慧林业体系的建立迅速应用到林业各领域,林业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荐阅读:
上海:从数字林业迈向智慧林业
从数字林业迈向智慧林业
云南启动“数字林业”建设
(来源:中国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