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台风擦身而过后,除中南部仍有降雨外,北部地区又开始飙高温。比起利奇马路径偏离而“多放”的台风假,“热室效应”拉起的警报,更值得关注。
世界气象组织上周表示,今年七月的高温,无论在地方、国家或全球层面,都打破了历史纪录;如果继续升温,将带来极端气候和粮食短缺等风险。事实上,当人类终于正视“温室效应”是生存威胁时,碳排放的危机已从“温室效应”恶化为“热室效应”。欧美多个权威气候研究机构联合发表的最新报告,揭示地球的“热室效应”除频繁的自然灾害,更将让地球变得不适人居。
六、七月两波源自撒哈拉沙漠的热浪越过地中海狂袭欧洲,西班牙马德里高温进逼摄氏四十五度,巴黎飙出摄氏四十二度,柏林也突破四十度;热浪区正往高纬地区扩散,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创下较历史均温高出二十度的空前高温。欧洲上一波热浪发生在二○○三年,仅法国即有一万五千人热死,电力、高铁系统不耐高温停摆;西伯利亚、加拿大近北极地区也创高温纪录。
高温已够让人惊诧,气象卫星侦测到北极圈内仅西伯利亚即有超过一百处野火熊熊燃烧,产生的烟尘、雾霾让高纬地区全遭波及。北极圈野火的可怕,因为极地是泥炭地质,贮存在地下的甲烷大量排出,造成地球增温失控的威胁远超过温室气体排放。
北极圈内,地球最大岛格陵兰今年融冰提前一个多月,融冰量超过过去同期均值至少三倍,“海平面上升”不是形容,已可精确测量。南极的冰层崩解加速,《自然》科学期刊刚发表的研究推估,南极冰层融解每年至少让地球增加二千亿吨海水,引发地球水气循环剧烈变化。
印度洋水气增加是今年明显的变化。印度洋水气以西南季风形态影响中南半岛,之后进入大陆形成华南、华中、台湾一路到日本的梅雨锋面。这道锋面沿线灾情惨重,豪雨洪水成灾,农损更难估计。豪雨停后随之而来的高温,人民苦不堪言;日本今年梅雨拉长到七月下旬,东京低温创下最冷的夏天,梅雨季结束后,大阪、京都气温随即飙高到近四十度,直接冲击民众健康。
极端气候当然没有放过台湾,甚至台湾反映极端气候一向比全球来得快。其实不看全球与长期变化,在地的一些数据就很吓人;比对气象局连续三年的八月气温数据,台北测站升高二点五度来到三十一点一度,台中升高一点四度来到二十九点四度;短短三年就有如此大的增温,如果台湾民众没有积极的气候调适作为,很难想象二十年后台湾热得还适人居吗?
气候异常直接冲击农业生产。今年前四个月高温少雨,几个农业县雨量甚至不到一百毫米,影响农作物开花授粉;例如温带水果高接梨要在常温多雨环境才能有较高开花率,今春正好相反,不开花蜜蜂难以授粉,也采不到花蜜,整个产业都受到冲击。此外,枇杷、青梅、桃子、玉荷包荔枝…全都受到冲击。接着六、七月雷雨胞突袭一样带来灾情,洋香瓜、西瓜纷传吸水太多爆果。
极端气候农产品受损严重,台当局可有对策?似乎除了灾害救助,拿不出别的办法。灾害救助反正编预算纳税人付钱,但农政单位对减灾无感、束手无策,实在说不过去。有效的因应极端气候必须要有科学支撑,但似乎台湾缺的就是这一块。
因应极端气候国际上定调的两套对策:“减缓”与“调适”。前者要减少碳排放,后者指不同面向的减灾与避灾措施。农业的调适当然不全是农政单位业务,台湾气象部门、科技部门、学术单位都编了预算,遗憾的是要钱时有长篇大论,真正发生极端气候灾害时,反而少讲话,谨记言多必失。因而,极端气候灾害加剧,除了撒钱,始终没有因应对策。
(来源:台湾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