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近年来,我国鸢尾产业发展迅速,不仅生产种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而且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和新品种选育、繁殖栽培技术等创新研发,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鸢尾产业与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亟待科技创新,突破产业化研究和推广不健全,品种单一,生产标准缺失、发展不均衡,机械化程度低下,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
据浙江农林大学风景与园林建筑学院院长赵宏波教授介绍,鸢尾叶色翠绿,株型优雅,花色丰富,花型奇特,具有较高观赏价值。虽然通过不同品种的配置,群体花期可以长达近1个半月,但单朵花期相对较短。除此之外,由于我国鸢尾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因此耐盐碱、耐干旱等抗性好的品种匮乏。因此赵宏波教授强调要加强鸢尾的适应性、开花机制、延长观赏期、耐盐碱、耐干旱等基础研究。他说:“德国鸢尾无论在西方、欧洲国家,还是我国的花境、花园和庭院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致命的弱点是软腐病至今没有被攻克,因此成为了大面积推广和家庭消费、家庭园艺应用等的瓶颈。”
全世界鸢尾属植物约有300种,中国约有60种、13个变种及5个变形,占全世界鸢尾属植物数量的1/5,其中1/3为特有种。目前欧美国家和日本经过200多年的人工杂交,已育成7万个品种,其中近10年来通过国际登录的品种超过1万个,而我国通过国际登录的品种仅179个。
上海植物园科研中心主任、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副秘书长兼鸢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肖月娥高级工程师指出,推进我国鸢尾产业发展,要重视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通过本土化研究,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鸢尾新品种。“花菖蒲是我们这几年鸢尾推广中,大众认可度最高的一个类群,因为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花菖蒲资源,观赏性状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并且这类鸢尾适应范围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可推广。”肖月娥说。
我国除鸢尾新品种选育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种植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与先进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肖月娥介绍说,国外鸢尾产业化研究和推广体系非常健全,光温调控技术都非常成熟。而我国鸢尾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很低,很多还分不清品种、类型,不了解其生长习性。她说:“国外的机械化程度非常的高,荷兰生产全过程都是机械化操作,而我们全部都是靠人力。不过我们的人口基数和产业规模大,如果每人买一支鸢尾切花,就卖掉14亿支,因此,发展鸢尾的前景非常广阔。”
鸢尾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具有广泛的用途。不仅可用于城乡园林绿化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又可做切花、切叶、盆花观赏,此外还具有药食用价值和功效,衍生深加工产品开发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但在赵宏波教授看来,目前我国鸢尾应用最多的是水体绿化,鸢尾衍生产品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重视资源挖掘利用,在加快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加快衍生产品开发,拓展以路易斯安那、花菖蒲、冠饰鸢尾和德国鸢尾为主的专类园、地被、切花、盆花等的应用。
说到鸢尾的推广应用,浙江湖畔湿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沈士华高级工程师认为,鸢尾生产种植面积仅仅是基础,关键是要从应用上突破,特别是在湿地花海、鸢尾公园建设,要融入诗词、书法、摄影、美术等鸢尾文化元素,通过弘扬鸢尾文化,加速科技创新,助推鸢尾产业发展。
针对目前很多普通市民对鸢尾认知度较低,有的甚至不知道“鸢”字的正确读音的现状。肖月娥认为,要尽快建立鸢尾示范园,打造花文化品牌,加大鸢尾的示范应用和科普宣传力度,引领大众审美,推动鸢尾产业链的拓展与融合,把鸢尾产业链做起来。“目前鸢尾产业还停留在一产卖种苗的阶段,其实相对一产而言,二产衍生产品开发和以鸢尾为主题的三产旅游,比卖种苗的附加产值要高出很多。”肖月娥说。
广东懿兴水生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采剪鸢尾切花
云南蓝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采剪鸢尾切花
广东懿兴水生植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鸢尾花开正好
花色丰富,花型奇特的鸢尾花艺作品
我国培育并获国际登录得鸢尾新品种‘乳玉鸢尾’
新品种鸢尾‘Eastern Sun’
推荐阅读:
我国鸢尾生产种植面积突破万亩
我国鸢尾种植面积突破万亩
全国鸢尾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举办
业界大咖齐聚杭州 共谋鸢尾发展大计 全国鸢尾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