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中国郁金香专委会主任、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屈连伟研究员领衔的郁金香研发团队,经过整整20年的不懈努力,在郁金香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为推动我国郁金香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郁金香种质资源圃,婀娜多姿、娇艳欲滴的各色郁金香在阳光的沐浴下肆意绽放,争奇斗艳、花开正艳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多姿,令人赏心悦目。
屈连伟研究员告诉记者,该团队自2001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郁金香的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和育种技术等基础研究和遗传育种、种球扩繁以及切花、盆花等生产及园林绿化等应用技术研究。目前建成并于2016年被认定为“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的资源圃共包含节能日光温室、荷兰式玻璃连栋温室、大棚、冷库等,核心区占地2公顷,共收集、保存郁金香野生资源208份、品种资源310个,是目前国内收集种质资源最多的郁金香资源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 在此基础上,成功育成新品种11个,其中9个品种通过国际品种登录,填补了我国无自主知识产权郁金香品种的空白。
说起这些新品种中,屈连伟研究员如数家珍。他说,‘紫玉’是我国自育的首个郁金香新品种,露地栽培单朵花期17天,比国外品种的平均花期长4.4天;通过国际新品种登录的‘天山之星’、‘和平年代’除花期较国外品种早15天左右外,观赏性高,抗逆性强,可在辽宁露地越冬;‘幸运之星’以其高度抗退化,实现了一次栽种多年开花,填补了我国园林绿化专用品种的空白;‘黄玉’花色艳丽,花型优美,花期长,长势强,栽培管理简便,抗寒性较强,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既可作切花栽培,又是春季花海花带及园林造景的首选花卉。
实际上,除了品种培育成果丰硕外,该团队还首次在世界范围内针对中国野生郁金香开展了基于rDNA精准定位的细胞学研究;首次针对准噶尔郁金香、伊犁郁金香、天山郁金香等8个野生郁金香品种的核型进行了报道;首次在染色体核型进化理论基础上,为有苞组独立为一个属提供了细胞学证据;首次创建了中国野生郁金香资源评价指标并进行观赏价值、应用价值和生态适应性评价,为中国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时,在国内率先研发的快速育种模式,缩短育种周期40%;创建的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为中国野生郁金香资源杂交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此外,还研发了郁金香盆花、切花、露地栽培等5套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制定了5项省级地方标准。通过研发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切花产量和商品率提高30%和20%,扩繁一级种球率和开花率达到65%和96%。盆花除商品率提高25%外,还通过花期精准调控,确保全年任意时间开花;研发的5项系列室内水培专利,成花率达到95%,填补了中国郁金香室内水培的空白。
目前,该团队不仅在本省凌源、抚顺、大连等地建立了郁金香示范基地,还通过与凌源市润翔花卉专业合作社等10家企业合作,累计推广新技术0.57万亩,新增产值11757万元,新增纯效益7180万元。
据了解,屈连伟研究员主持完成部省级项目20多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省科技贡献奖一、二等奖各1项。获得国家专利6项,申请花卉新品种备案或国际登录13个。
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花卉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张启翔教授评价说,屈连伟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在郁金香资源收集、繁殖栽培、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在屈连伟研究员看来,我国的郁金香研发与产业发展,与荷兰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他表示,将充分利用好我国的郁金香种质资源,以“抗性育种”为主要目标,培育色彩艳、具花香,且具有抗寒、抗旱、耐贫瘠等优良特性,适合我国气候特点的郁金香新品种。
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加强主要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合理利用,对满足我国现代花卉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隋国民表示,花卉种质资源是花卉产业的芯片,是花卉产业创新之根本。他说:“目前郁金香遗传育种与栽培学科已列为我院重点学科。我院在团队建设研发资金科研条件方面都予以重点支持。”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国家郁金香种质资源库
屈连伟研究员在郁金香种质资源库
研发团队创新开发的水培郁金香
研发团队培育的郁金香新品种‘紫玉’
研发团队培育的郁金香新品种‘月亮女神’
研发团队培育的郁金香新品种‘心之梦’
郁金香切花培植基地
推荐阅读:
辽宁农科院郁金香研发成果丰硕
专家呼吁:郁金香种球国产化势在必行
华中农大:国产郁金香实现四季开花
全国郁金香种质资源创新利用与产业化高峰论坛暨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