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驱车行驶在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黄河大堤上,近百公里的黄河大堤乡土树种、花灌木以及彩叶树种有序搭配,一段一景,呈现出“树种多、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生态黄河廊道景致。
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赵增永介绍,今年启动实施了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彻底改变过去“绿了就行”的观念,从造林向造绿、造景、造福、造富提升,既有量、又有质、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努力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滨州样板”。
滨州市黄河河道长94公里,自西向东涉及邹平县、惠民县、高新区、滨城区、开发区、博兴县3县3区,淤背区土地面积1.5万亩,可绿化面积约1.3万亩。
滨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王海介绍,以前滨州黄河绿化主要是以杨柳树种为主,兼有果树林和绿化苗木,树种单一、缺垄断档、失管衰老,林相参差不齐,景观效果差,生态效益也难以发挥。
今年2月25日,滨州市委召开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作会,发布了《滨州市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市委副书记张月波在会上郑重承诺:“要把黄河於背区打造成展现滨州城乡风貌的亮丽窗口,让本地人津津乐道、外地人心心向往。”随后,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在沿黄6个县(市、区)全面铺开,一场绿化美化黄河的重头戏拉开序幕。滨州市财政投入700万资金,按照节点园林式绿化每亩2万元、新建林带每亩1000元、完善提升林带每亩3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是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的一大特点。工程新建、完善提升绿化面积约5106亩,树种选择以白蜡、国槐等乡土树种为主,其他区域栽植白榆、栾树、紫叶李、木槿、红叶碧桃等树种,提升黄河大坝绿化景观效果。同时,在重要节点打造特色绿化景观,重点在交界地段、道路出入口等处采用“乔、灌、花、草”立体化园林绿化模式,通过乔灌花草高低错落与常绿树、彩叶树、落叶树种合理搭配,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彩)的绿化效果。
如今,工程通过高标准新建、改造提升、补植完善、抚育管理等措施,全面提升了滨州市黄河淤背区的林带标准质量和景观效果。王海介绍,工程还将在合适节点设置停车场地,在条件成熟村庄发展“农家乐”,带动黄河沿线文化旅游、餐饮产业发展,让百姓在尽享沿黄一带生态自然环境的同时,更能依黄河而发展、依黄河而富裕。
推荐阅读:
湖南湘西“五彩森林”暨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等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河南奖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管护
1000公里南粤古驿道成生态廊道
广东:1000公里南粤古驿道变身为生态廊道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