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苹果巢蛾
学名:Yponomeuta padella Linnaeus
类属:鳞翅目 巢蛾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寄主:苹果、梨、海棠、山定子、沙果、乌荆子、山楂等木本蔷薇科植物。 

初龄幼虫潜食嫩叶及花瓣,老龄幼虫暴食叶片。大发生年份可将果园及野果林内叶片全部食光,造成果实枯落,影响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还影响花芽分化,减少成花率。 

地理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及日本、朝鲜、地中海、欧洲等地。  
形态特征
成虫形态特征: 体长9~10mm,翅展19~22mm左右。体被丝质银白色闪光,复眼黑色,触角丝状,白色;后唇须白色,下垂;头顶和颜面密布白色鳞片;复眼黑色。胸部背面有5个黑点,每一肩板上有2个黑点;前翅上有30~40个小黑点,排列成不规则的3列:近前缘有1列,后缘2列,另外分散在翅端,后翅灰褐色,内缘毛长。雌腹部末端毛丛左右分开,产卵管外突。雄蛾体略小,尾端尖细,腹末毛丛较紧密。  

卵形态特征: 椭圆形,扁平,长径约0.6mm。初产时乳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近孵化时为暗紫色。卵块产,常30~40粒排列成鱼鳞状,上覆盖红色胶质物,干后形成卵鞘,色似寄主枝条。  

幼虫形态特征: 初孵幼虫体污黄色,头黑色。末龄幼虫体长17~20mm。头、胸、足、前胸背板和臀板均为黑色,胴部背面两侧有两纵列黑斑,每节2个,每一黑斑附近有3个黑色毛瘤。腹足趾钩呈多行环状排列;臀足趾钩3行缺环。幼虫共5龄。长6~11mm,纺锤形,黄褐色,外被灰白色半透明丝质薄茧。蛹的末端有4~5根臀棘,茧为纺锤形,半透明,灰白色丝质。  

蛹形态特征: 长6~11mm,纺锤形,黄褐色,外被灰白色半透明丝质薄茧。蛹的末端有4~5根臀棘,茧为纺锤形,半透明,灰白色丝质。  
 
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在河北、伊宁地区越冬幼虫于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在辽宁于5月上旬开始活动,日平均气温达16℃出鞘为害。出鞘幼虫先群集在新梢上吐丝结网,食害芽、花和嫩叶,为害10天左右。幼虫潜叶取食完成第1龄发育从残叶内爬出,吐丝连缀新叶片,潜藏巢中取食叶肉。4~5龄幼虫2~3天迁巢1次。迁巢时间多在5~8时。大龄幼虫还为害果实。老熟幼虫在巢中叶片上做薄茧化蛹,也可在果实梗洼、枝干分杈处结茧、化蛹。幼虫为害期40余天,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相继化蛹。前蛹期3天,蛹期11天。6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成虫行动敏捷,白天静栖于枝条或叶片背面,夜间活动,尤在5~6时最烈,取食叶片上的露水,吸食蚜虫排泄的蜜露和与雌虫交尾等活动。雌虫产卵多在17~20时,每雌虫产卵2~3块,多产在2年生、表皮光滑的枝梢芽腋附近,以树冠上部枝条最多,中部次之,下部最少。在幼虫期食料丰富、充足,成虫产卵量就大,反之则少。成虫产卵持续半个月,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7月上旬产卵基本结束。卵期13天左右。早期产的卵在7月初孵化,孵化后的初龄幼虫即在卵鞘下越夏、越冬。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冬春结合修剪,清除枝上卵块;5月上旬开始检查,幼虫进入2龄后拉丝营巢时,清除虫巢,集中烧毁;

生物防治:生物制剂有青虫菌,用青虫菌悬浮液1000~2000倍液喷雾,幼虫死亡率可达90.1%~99.9%;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
药剂防治:幼虫为害严重时喷洒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毒枪(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2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