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短额负蝗
学名: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
类属:直翅目,尖蝗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ivar,又称尖头蚱蜢、中华负蝗。属直翅目,尖蝗科。目前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为害鸡冠花外,还为害菊花、茉莉、美人蕉、牵牛花、一寸红、凤仙花、唐菖蒲、金盏菊、翠菊、百日菊、扶桑、八角金盘、佛手、月季、蔷薇、凌霄、黄杨、鸢尾等花卉及草坪。

    以成幼虫取食叶片为害,造成叶片缺刻和孔洞现象,严重时在短时间内将叶片食光,仅留枝干和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1-31毫米,体形瘦长,淡绿至褐色和浅黄色,并杂有黑色小斑。头部锥形,向前突出,先端伸出一对触角。后足发达为跳跃足。前翅绿色,后翅基部为红色。

    卵:乳白色,弧形,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固。

    若虫:体似成虫,初为淡绿色,杂有白点。复眼黄色。前、中足有紫红色斑点,只有翅芽,俗称为跳蝻。
发生规律
     该虫年生2代,东北、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卵孵化,初孵若虫群集在叶片上,先食叶肉,使叶片呈网状。5月中旬-6月上旬若虫盛孵,食害草花。7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产卵。雄成虫在雌虫背上交尾与爬行,故称之为“负蝗”。一般将卵产于向阳的较硬的土层中,卵呈块状,每块卵有10多粒至20多粒。卵块外有黄褐色分泌物封着。第二代若虫7月下旬开始孵化,8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9月中、下旬-10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开始产卵,盛期在10月下旬-11月下旬。以卵越冬。若虫初孵时有群集性,2龄以后分散为害。
防治方法
     (1)可进行人工捕杀初龄幼虫。

    (2)化学防治 幼虫盛孵期可喷雾10%大功臣4000倍液、或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傍晚喷雾为佳。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