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菊瘿蚊
学名:Diarthronomyia chrysattthemi Ahlberg
类属:双翅目;瘿蚊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区域:北京 河北 河南 安徽 重庆等地

为害作物:菊花 早菊各品种 悬崖菊 九月菊 万寿菊及菊科其他植物

为害症状:幼虫在菊株叶腋、顶端生长点及嫩叶上为害,形成绿色或紫绿色、上尖下圆的桃形虫瘿,为害重的菊株上虫瘿累累,植株生长缓慢,矮化畸形,影响座蕾和开花。
形态特征
成虫 雌成虫体长3-3.5mm,初羽化时桔红色,渐变为黑褐色,腹部暗桔红色,背部各节有黑色横斑。触角念珠状,17-19节,节间有毛,并有较短的轮生毛。足长,黄色。胸发达,胸背黑色。尾部较尖,有明显的管状能伸缩的产卵器。翅淡灰色,半透明,具微毛,端圆,有 3条明显的纵脉,无横脉。雄成虫体稍瘦小,长3mm左右。腹部灰至灰褐色。触角念珠状,17- 19节,节间毛及轮生毛均较长。前翅圆阔,具微毛,纵脉3条;后翅退化为平衡棍。腹背板黑色,腹部前6节较粗,后3、4节细长。卵 长0.5mm,长卵圆形,初桔红色,后呈紫红色。末龄幼虫体长3.5-4mm,橙黄色,纺锤形。头退化不显著。口针可收缩,端部具一弯曲钩,胸部有时发现有不大显著的剑骨片。裸蛹 长3-4mm,橙黄色,其外侧各具短毛1根。
发生规律
河北、河南年生5代,以老熟幼虫越冬。翌年3月化蛹,4月初成虫羽化,在菊花幼苗上产卵,第一代幼虫于4月上、中旬出现,田间不久出现虫瘿,5月上旬虫瘿随幼苗进入田间,5月中、下旬一代成虫羽化。卵散产或聚产在菊株的叶腋处和生长点。幼虫孵化后经1天即可蛀入菊株组织中,经5天左右形成虫瘿。随幼虫生长发育,虫瘿逐渐膨大。每个虫瘿中有幼虫 1.13头。幼虫老熟后,在瘿内化蛹。成虫多从虫瘿顶部羽化,羽化孔圆形,蛹壳露出孔口一半。以后各代都在菊花田内繁殖为害。第2代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发生;第3代6月下旬-8月上旬;第4代8月上旬-9月下旬;第5代9月下旬-10月下旬。10月下旬后幼虫老熟,从虫瘿里脱出,入土下1-2cm处作茧越冬。天敌有5种寄生蜂。
防治方法
(1)清除田间菊科植物杂草,减少虫源。

(2)避免从菊花瘿蚊发生严重地区引种菊苗,因菊花瘿蚊发生较早,苗期即可带卵和初孵幼虫。

(3)药剂防治成虫发生期可喷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国光必治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杀死产卵成虫。

(4)保护天敌。该虫发生后期,当天敌数量大时,不要盲目使用化学药剂,以保护天敌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这样既可以控制后期为害,又可以压低明年春季的发生量。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