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桑树红棕灰夜蛾
学名:[Poliail1oba (Butler
类属:鳞翅目夜蛾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华东、中南、甘肃、江苏、江西等省。该虫食性杂,可以为害桑、茄子、 君达菜、胡萝止、甜菜、草莓、枸杞、菊、茼蒿、菜豆、草食蚕、豌豆、苜蓿、大豆、双豆、黑莓等多种植物。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可把叶片食光。也可为害嫩头、花蕾和浆果。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5-18mm,翅展38-42mm。棕色 至红棕色,腹部褐色,腹端具褐色长毛。前翅上剑纹粗大,褐色;环蚊灰褐色,圆形;肾纹不规则,较大,灰褐色;外线棕褐色,锯齿形;亚端线在中脉后不成锯形;缘毛褐色。翅基片长,毛笔头状。后翅大部分红棕色,基部色淡,缘毛白色。触角黄白色。下唇须红棕色向上斜伸。足红棕色,胫节具长毛,前足服节外侧具白边,前、中足胫节基部无黑点。各足财节均有白色环。 
卵 半球状,宽0.65mm,高0.4mm,中间具纵棱约50条,棱间有细横格,初产浅绿色,后变紫褐色。 
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35-45mm,头宽3-3.5mm,具褐色网纹,单眼黑色,前胸盾褐色,背线和亚背线各具1纵列黄白色小圆斑,圆斑上生棕褐色边,每节每列5-7个,毛片圆形黑色;气门线黑褐色,沿上方具深褐色圆斑;气门下线浅黄色至黄色,腹足颜色与体色相同。趾钩单序带。初孵幼虫浅灰褐色,腹部紫红色,全体布有大而黑的毛片,足呈尺蠖状,取食后至3龄幼虫绿色或青绿色,4龄后出现红棕色型,6龄时基本都成为红棕色。 
蛹 长18-20mm,宽6-7mm,深褐色,下颚须达第4腹节后缘,蛹体较粗糙,臀棘短粗,末端分成二叉。
发生规律
吉林、银川年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吉林第一代成虫子5月上旬出现,6月上旬出现第一代幼虫,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始见,交配产卵常把卵产在叶面或枝上,每雌产卵150-200粒;银川第一代成虫5月中下旬出现,第2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现,一、二龄幼虫群聚在叶背食害叶肉,有的钻入花蕾中取食,三龄后开始分散,四龄时出现假死性,白天多栖息在叶背或心叶上,五、六龄进入暴食期,每24小时即可吃光1-2片叶子,末龄幼虫食毁桑椹的嫩头、蕾花、幼果等。幼虫进入末龄后于土内3-6cm处化蛹。幼虫白天隐居叶背,主要在夜间取食,受惊扰有卷缩落地习性。成虫有趋光性。天敌有齿唇茧蜂、蜘蛛、蓝蝽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科学肥水管理,铲除桑园杂草,增强树势,减少害虫为害;注意修剪老枝残枝,摘除被害叶片,集中烧毁;可根据老熟幼虫假死性,人工振动树枝,使其落地集中捕杀。 
(2)根据成虫趋光性,安置黑光灯诱杀。 
(3)保护与利用天敌。 
(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