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香樟大袋蛾
学名:Cryptothelea variegate ellen
类属:于鳞翅目袋蛾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幼虫为害香樟等32科65种植物。为害严重时,仅3~4天,即可将整株树叶、嫩皮吃光,像火烧过似的,发红发黄。  
形态特征
成虫:雄的体长15~20mm,翅展35~40mm。体黑褐色,前翅外缘有4~5个透明斑。雌的足与翅均退化,惟在胸部下面着生棕色丛毛(于成虫羽化后不久即脱落,填塞于蛹壳内及前端)。体软,乳白色。表皮透明,腹内卵粒在体外可以察见。腹部第七节有褐色丛毛环。体长22~30mm。  
卵:椭圆形,长0.8mm,宽0.5mm,黄色。  
幼虫:初龄时黄色,少斑纹。3龄后能区别雌雄性。雌性幼虫,老熟时体长32~37mm。头部赤褐色,头顶有环状斑。胸部背板骨化强,亚背线、气门上线随近具大形赤褐色斑,呈深褐淡黄相间的斑纹。腹部背面黑褐色,各节表面有皱纹。趾钩缺环。雄性幼虫体较小,黄褐色。头部蜕裂线及额色白色。  
蛹:雌蛹头、胸的附属器均消失,枣红色。雄蛹与一般鳞翅目蛹相似,赤褐色。第三至第八腹节背板前缘各具一横列的刺突,腹末有臀棘1对,小而弯曲。 
发生规律
在华南地区每年发生2代(长江中下游以发生1代为主)。部分幼虫在8月中旬以后化蛹,羽化、交尾产卵,至9月中旬发生第二代。以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来年春季一般不再活动,或稍微活动取食,于4月底至5月初陆续化蛹。5月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5月下旬为羽化盛期,同时大量交尾产卵。6月上旬进入幼虫孵化期,以后幼虫一直取食为害,直至11月以老熟幼虫在袋中越冬。  
各虫态经历日期:卵期17~21天,幼虫期210~240天,雄蛹期24~33天,雌蛹期13~16天,雄成虫期23天,雌虫期12~19天。  
防治方法
①最好利用袋蛾天敌进行防治,如瓢虫、蚂蚁、蜘蛛、灰喜鹊、家蚕追寄蝇、姬蜂、小蜂和病毒等。9~10月,家蚕追寄蝇对大袋蛾雌幼虫寄生率很高,一般达70%,有的高达98.89%;越冬期间,灰喜鹊可大量啄食幼虫。  
②幼虫行动迟缓,又无毒害,可用人工摘袋,并可用幼虫喂养家禽。初龄幼虫密集树冠外围枝梢上为害,可剪除有虫枝。  
③在新造林地严格检查苗木,剔除其虫袋,确保无虫,使幼虫不传入新区。  
④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可喷雾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国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国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进行防治,重点喷淋害虫危害部位 ,喷药时药液尽量接触虫体,连用2次,间隔5-7天。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