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佛手菌核病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台湾。 
危害佛手
症状
为害贮藏期间埋在沙土中的果实。病果多先在伤口处发病,开始水渍状,淡褐色,迅速扩大,软腐,最后烂成一堆稀泥,病部产生大量黑色的颗粒,即病原菌的菌核。
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μm (Lib.) de Bary称核盘菌,属于囊菌亚门真菌。病部产生的菌核卵圆形、不规则形,初白色,后外部变为黑色,大小2—5×1—3(mm)。在PDA上菌丛白色,毡状,菌丝体平展,粗糙,生长迅速。菌丝无色,有分枝,并产生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顶端或其分枝顶部不规则地簇生一些小瓶梗,上密生无色单胞微小的分生孢子,其大小仅1.5—3×1—2(μm),一星期后逐渐形成初白色后外层黑色不规则形的大菌核。 
发生规律
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中越冬。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遇空气湿度变化即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侵染周围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成为再侵染源扩大传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被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该病在较冷凉潮湿条件下发生,适温5—20℃,15℃最适。子囊孢子0一35℃均可萌发,以5—10℃最有利。菌丝在0—30℃均能生长,20℃最适。菌核形成的温度与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一致,菌核50℃经5分钟致死。病菌对湿度要求严格,在潮湿土壤中,菌核只存活1年;土壤长期积水,1个月即死亡;在干燥土壤中能存活3年多,但不易萌发。菌核萌发要求高温及冷凉的条件,萌发后子囊的发育需要连续10天有足够的水分。相对湿度70%,子囊孢子可存活21天;相对湿度100%只存活5天。广东10—12月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4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