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叶斑线虫
学名:金粟兰
类属:兰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珠兰即金粟兰(Chloranthus spicatus)是一种盆栽茶用香料作物。珠兰叶斑线虫病在安徽歙县、江苏南京、扬州等地严重流行。
珠兰叶斑线虫病主要为害珠兰叶片。在受侵初期,叶面先出现褪绿小点,叶背相应部位微红,叶背叶脉稍隆起,随着病斑的扩大,叶面和叶背都变为棕红色至褐色病斑。病斑的扩展受叶脉的限制,因此,多数病斑呈多角形。雨天病斑呈水渍状。两个或多个病斑可以愈合成一大病斑,最后病叶提早脱落。安徽当地花农将这种病称为“落叶鬼”。重病株枝弱叶稀,开花甚少,几乎完全失去经济价值,只好将其毁掉。例如由于珠兰叶斑线虫病的为害,1984年安徽歙县三花大队共毁掉3 000多盆珠兰,经济损失约20万元。
形态特征
珠兰叶斑线虫病由滑刃目,滑刃属的草莓芽线虫(Aphelenchoides fragarae)引起。虫体细长,死态近直。头架轻度骨化。唇区几乎不缢缩。侧带约占1/7~1/6体宽,刻线4条。13针11.3~12.6μm,基部球小但很明显。食道前体部细长,中食道球大,几乎占满体腔,食道腺从背面覆盖肠端,为滑刃型食道。排泄孔与神经环相对。单卵巢,前伸;卵母细胞单列;阴门横裂,阴唇微突起。受精囊长卵状,内含精子。后阴子宫囊宽囊状,占肛阴距的53%,相当于10.6个体宽,并常有大量精子。尾长圆椎形,端生单刺尾尖突,多腹位,有时中位。雄虫发生多。虫体前体部基本上与雌虫相似,死态尾部弯曲约90°。单生殖管,前伸;精母细胞单列。交合刺玫瑰刺状,顶尖和喙突中等大小,背枝17μm,背枝长于腹枝。尾尖突单刺,腹位。   
这种草莓芽线虫除侵染珠兰外,经人工接种尚能诱发草莓矮缩,引起菊花、四季海棠、牡丹和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叶斑病。
发生规律
草莓芽线虫可以全年连续地在珠兰顶芽和腋芽内存活,以顶芽和第1、2腋芽带虫最普遍。虫芽数量和芽内线虫数目以10月至翌年3月较多,以12月最多。据报道,带虫芽平均每芽带虫16条以上,芽内所带线虫有死有活,活虫多于死虫;活虫中有成虫也有幼虫,成虫显著多于幼虫;成虫中雌雄比约为2.5:1。带虫芽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线虫在芽内只潜伏于芽鳞之间,芽的组织内部没有线虫。看来,芽基本上不是草莓芽线虫的取食对象,而只是它的栖息地和越冬场所。此外,草莓芽线虫还可以在地表或埋人土中的珠兰病叶残体内越冬。   
人工接种表明,草莓芽线虫通过气孔侵入珠兰叶片组织内,侵入常集中于接种叶片的某一小区。接种24小时后,这些小区会成为凹陷的小斑,小斑上下表皮完整,线虫在叶肉薄壁细胞之间蔓延。病斑边缘的叶肉组织中,线虫及卵较为密集,有时甚至纠缠成团。病叶遇水后,叶片组织内的线虫再从气孔中逸出,头部先出,与侵入时方向相反,逸出线虫借助于叶片表面水膜和雨水的飞溅而传播。水膜是草莓芽线虫传播、侵染并引起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珠兰栽培于我国南方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在苏、皖冬前至早春,要将珠兰移入室内防寒,并经常喷水,以至常在3~4月形成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珠兰叶斑线虫病较难防治,在病区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曾采用多种杀虫剂叶面喷撒,也难于奏效。目前尚未发现抗病品种。及时清除重病株和病株残体,不时摘除轻病株上的病叶,均可减轻病害发生与蔓延。   
    防除线虫:可先使用国光地杀颗粒剂5-7kg/亩进行撒施,后使用国光乐克乳油3000-5000倍进行浇灌,通过药物的内吸传导,防治危害叶片的线虫,也可用乐克叶面喷雾。。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