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荷花潜叶摇蚊
学名:Stenochironomus nelumbus
类属:双翅目摇蚊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为害荷花的是一种莲潜叶摇蚊(Stenochironomus nelumbus),属双翅目摇蚊科。主要危害荷花的浮叶,其幼虫潜入叶内蚕食叶肉,破坏叶组织,造成浮叶腐烂,不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而且有损于观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5毫米,碧绿色,头小,复眼中部褐色,周围黑色;中胸特别发达,背板前部隆起,呈驼背状,后部两侧各有1个梭形黑褐色条斑,前翅茶褐色,足细长。卵长椭圆形,嫩黄色,长约0.2毫米,宽约0.08毫米,包含于暗白色的胶质物中。幼虫体柔软纤细,长10一11毫米,黄色或淡黄绿色;头部褐色;口器黑色;头部有一部分缩嵌于前胸内,中、后胸宽大;腹部圆筒形,腹末有2对短小的刚毛。蛹体长4—6毫米,翠绿色;复眼红褐色,前足明显游离于蛹体,卷曲于胸、腹前,蛹体前端和尾部生有短细的白绒毛。  
发生规律
在长江流域,莲潜叶摇蚊于6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出现,到了10月中旬停止危害,全年约发生6—7代,各世代重叠发生。以幼虫在池底越冬;气温水温均为20℃左右时,成虫寿命3—5天;卵期3—8天;幼虫期14—17天(其中危害期11—17天);蛹期2—4天。成虫在傍晚开始羽化,具趋光性,白昼栖息不动。交尾后于夜间产卵于浮叶边缘的水中。幼虫从卵中孵出之后,并不马上离开,而是群集于卵块中,取食胶质物。此时虫体增长迅速,幼虫稍大后,游至浮叶下面,由浮叶背面侵入。幼虫潜食于荷叶的上表皮下,开始时潜道呈线形,随着幼虫在虫道内向前扩大取食,潜道便成嗽叭口状向前扩大,形成不规则的紫褐色斑。  
防治方法
在成虫和幼虫发生期,喷洒1500—2000倍的氧化乐果,或马拉硫磷,或敌敌畏水溶液,每隔1星期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增加药液的湿润展布性能,可在药液中加入0.1%的平平加。若是数量不多的缸(盆)栽荷花,可用手及时摘除被害叶,以减少虫口基数。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