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鳞球茎茎线虫
学名:Ditylenchus dispaci (Khn) Filipjev
类属:茎线虫属粒瘿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 、浙江、 上海等地。 在外国,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如欧洲的俄罗斯、地中海地区、阿尔及利亚、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西里和西班牙;南北美洲的夏威夷;大洋州的澳大利亚(Goodey,1933;Thorne,1961;Webster,1972),亚洲的印度,日本;非洲的肯尼亚(Nattras,1950)、南非(vd.Vegte in Heyns,1971)等地。
形态特征
其寄主范围相当广,可以侵染为害450多种植物(包括许多杂草)。此线虫种内群体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有超过10个生理小种,其中有些小种的寄主范围非常窄,像一些可以在黑麦、燕麦和洋葱上繁殖的小种系杂食性的,也能侵染许多其它的作物;而一些在苜蓿,三叶草和草莓上繁殖的小种,一般不侵染许多其它的作物;郁金香小种也可以侵染水仙,而另一个在水仙上常常易发现的小种却不能侵染郁金香。现在已知道一些生理小种间可以杂交,其后代有不同的寄生习性。鳞球茎线虫最重要的寄主主要有:蚕豆、大蒜、风信子、 韭葱、苜蓿、玉米、水仙、燕麦、洋葱、豌豆、小天蓝绣球、天蓝绣球、马铃薯、黑麦、荞麦、甜菜、烟草、三叶草、起绒草、郁金香等。
起绒草茎线虫通常称为“茎和球茎线虫”,是最具破坏性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尤其是在温带地区。起绒草茎线虫能侵染危害450多种不同的植物。被侵染的植物茎肿胀,矮化扭曲,叶子有时畸形。燕麦和黑麦常在基部产生多余的分蘖并肿胀成典型的“郁金香根”。三叶草和苜蓿的节间随矮化舯大生长而缩短,严重侵染的植株最终死亡,特别是第二、三年,出现作物绝收的地块。被侵染的洋葱舯大,叶子扭曲变形。许多植株死亡,球茎腐烂,有时在收获后腐烂。水仙叶子扭曲,常有特征性的灰白色舯起叫“Spikkels”,严重侵染的洋葱鳞茎被切成片时有褐色环纹。甜菜的幼苗矮化,扭曲,生长点被杀死,有多余的根茎产生,在秋季成熟植株造成侵染严重的茎腐病,与在胡萝卜和芸苔造成的症状相同。被侵染的起绒草种子由于畸形不能用于纺织业。侵染可发生于一些植物的花序上,菜豆(V.faba)、三叶草、苜蓿、洋葱、起绒草等上可生成的已被侵染的种子,这些种子导致了这种线虫广泛分布。
早期人们注意的是对马铃薯的为害,为害马铃薯的块茎和茎。在我国过去一直认为起绒草茎线虫可为害甘薯。
为害甘薯的症状:
苗期症状:苗期主要为害薯苗基部白色部分,被害部表皮上呈蓝紫色块状或条状晕斑,剖开来看,可见内部亦有褐色或灰褐色斑纹。严重受害的则呈干腐状。 
薯蔓症状:线虫主要发生在地上0.67㎝左右的拐子上。初期髓部呈白色干腐状,后变褐色,然后透过木质部扩展到韧皮部,使表皮发生龟裂,并形成黑褐色条斑。严重的拐子变粗,翻蔓时病蔓易折断。
薯块症状:受害轻的在薯块表面产生褐色圆斑,病斑边缘稍凸出可扩展至髓内部,剖面呈黑褐色的腐烂症状。
为害马铃薯的症状:基本与为害甘薯的症状相似。
发生规律
测量数据:(据Thome,1945年的测量数据,标本采自模式寄主起绒草Dipsacus fullonum L.):雌虫:热力杀死时虫体近直线形,角质层有明显环纹,宽1μm;侧区有4条侧线,占虫体宽的1/6-1/8。唇区低平,无环纹,几乎不缢缩。头区框架中度发育,口针约10-12μm长,有明显的基部球。食道前体部圆筒状,与梭形中食道球连接时略窄。食道狭部窄,从神经环包围处开始向后膨大为棒状的后食道腺体基部。尾锥形,尾长是肛门处虫体宽的4-5倍,末端锐尖。阴门清晰明显,前卵巢向前延伸,卵母细胞通常单行排列,偶有双行排列,有时延伸至食道区。后阴子宫囊向肛门处伸展,约是阴门至肛门距离的一半。   雌虫:虫体前部与雌虫相似。热力杀死时虫体直线形。尾部与雌虫相似,末端锐尖。有交合伞,交合伞开始于交合刺的前部末端部位,交合伞长度约是尾长的3/4。交合刺向腹部弯曲,并向前延伸,引带短,简单。
生活史:鳞球茎茎线虫的每条雌虫可产卵200~500粒。产卵的起始温度为1~5℃,最适温度为13~18℃,36℃以上则停止产卵,在10~20℃时,活动性和侵染力最强,在寄主植物体内的生活周期为20~30天,因此在寄主植物生长季节,此线虫能连续发育数代。除卵之外,该线虫的各个虫态和龄期均能侵染植物。4龄幼虫是最重要的侵染阶段,其具有很强的抗干燥和低湿休眠能力,在作物收获季节其停止发育,聚集于成熟的和即将死亡的植物组织中,在干燥条件下形成"虫绒",进入休眠状态,这样在无寄主的情况下可存活数年。
生物学特性:鳞球茎茎线虫是一种迁徙性内寄生线虫,两性生殖,可在植物体内产卵发育。生活史的长短和发育程度受温度影响,1~5℃就可产卵,最适温度以上停止产卵,在洋葱和红三叶草上13~22℃,经过17~23天就可完成生活史。Sturhan(1969)发现正常线虫染色体数目为2n=24,但在从V.faba(菜豆)分离的“巨大小种”和从盐生三叶草(Plantago maritina)获得的种群中染色体的数目超过50,他认为这两者为四倍体。鳞球茎茎线虫以4龄幼虫在干旱条件下在不同的寄主植物组织内可存活几年。Fielding (1951)从保持干燥23年的鳞球茎中活化了该种线虫。4龄幼虫喜群集在被严重浸染的组织表面上或下形成“线虫毛”(茎线虫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休眠结构),有时“线虫毛”粘附于寄主植物种子上。Dewez(1940)发现鳞球茎茎线虫在荷兰黑麦上的发生与土壤类型有关,Seinhorst(1956)发现为害洋葱的种群虽然可在粘土中存活,但在土壤中却急剧衰退。凉湿的条件易使植物被浸染。Wallace(1962)发现D.dipsaci在雨后能迁移至土壤表面。 
传播途径:由于鳞球茎茎线虫可以侵染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因此可随寄主植物的种子、鳞茎、块茎、根以及任何被侵染的植物材料、组织碎片传播,在田间还可以借助流水、土壤和农具等传播。
检疫方法:
1.受检对象   甘薯、马铃薯的块根、块茎或其他植物的块茎或球茎及可携带线虫的部位。
2.检验方法   发病较轻的块茎或球茎可以采用组织切碎-浸泡-贝曼漏斗法;发病较重的块茎或球茎可以采用组织解剖法直接在解剖镜下检查。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由于鳞球茎茎线虫主要以种苗、块茎传播。因此,严格执行检疫措施禁止病原物的传入和传出,对于防治该病害极其重要。
2.建立合理的留种制度 
(1)培育无病秧苗:收获前染病的甘薯和马铃薯应予以拔除销毁。
(2)建立菜苗圃,用早收的种薯繁殖,在一两年内可以得到健康的种苗。
(3)建立留种地,留种田,提倡迟种、早收。晚种适逢土壤湿度低线虫不能大量侵入。而早收则可能使线虫得不到大量繁殖的足够时间。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贮藏,也可以免除病害,因为这种条件能限制线虫在块茎内繁殖,也能限制病害在块茎之间传播蔓延。
3.温汤处理法 
(1)球茎 特别是水仙球茎的消毒,休眠的球茎侵于44~45℃水中3h,最好在热水浴时加入润滑剂预浸,再加入一种杀真菌剂。准确地控制时间和控制温度是十分必要的,以免对随后的开花作物造成危害,热水处理法也可用于蒜三叶草、洋葱球茎和冬葱。热水处理会对大部分的郁金香品种造成伤害,对于这些品种来说,冷水加治线磷时最好加入合适的杀真菌剂如福尔马林,这种处理方法也能应用预轻度侵染仅种植一年的水仙球茎,这样对水仙花造成的损害较小。虽然热水处理已经成功的用来防治鸢尾鳞茎上的腐烂茎线虫(D.destructor)但用于处理马铃薯薯块并未收到同样的效果。福尔马林浸泡和低温贮藏在前苏联进行过试验,但种前种薯的肉眼检查,似乎仍然是主要的实用方法。
(2)种子处理 溴甲烷可用于熏蒸被浸染的三叶草、苜蓿、洋葱、冬葱、起绒草种子,但种子含水量不能超过12%,否则种子萌芽受到影响。
4.轮种非寄主植物    轮种年限一般为3~4年,但在很大程度上却决定于土壤类型、有无适宜的杂草寄主和相关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的生理小种。由于这种线虫有广泛的寄主范围,作物轮作在一些地区可能无效。
5.抗性品种的培育
在美国和南美已育出几个具有抗性的苜蓿品种,这些品种能适应当地的条件,但在欧洲却不适合。匈牙利的“My Nemato”和瑞典“AlfaⅡ”已育成。在斯堪的纳维亚和荷兰几个适于当地生长条件的红花三叶草抗性品种经长期的培育也已选育出来,在英国“Dorset Marl”的几个选系具有较好的抗性。英国抗性冬燕麦品种“Maris Quest”和“Peniarth”和春燕麦品种“Manod”和“Early Miller”,是优良的品种(Anon,1971);在比利时“Greta”比较成功。抗性黑麦“Hertvelder”已经在欧洲种植了一段时间,但在非感染地区,其产量却不如其他品种。玉米品种“Inrakom”和“Inrafruh”在西德的感病地区产量超过其他几个品种。人们曾经尝试培育抗茎线虫的马铃薯品种,但未能成功,发现供试的现有品种都是感染的。野生马铃薯和杂种马铃薯对鳞球茎茎线虫由抗性,广泛地去寻求抗原,或许是很有益的。 
6.化学防治 
土壤熏蒸用于防治鳞球茎茎线虫是不经济的,污染环境,有的药剂对植物有一定的毒害,应谨慎使用。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