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毛竹黑叶蜂
学名:Eutomostethus nigritus Xiao
类属:膜翅目叶蜂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等地。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7-9 mm。体黑色,有天蓝色光泽。触角黑色,9节,密生黑色绒毛。前翅淡烟褐色;翅柄黑色,中央稍带黄色;翅脉黑色。前足及中足腿节尖端、胜节、第一、二跗节或第一、三胫节,后足腿节尖端、脱节均黄白色。唇基前线平直,中窝深,近圆形。触角沟深。横缝及侧缝深,冠缝隐晦。头部及胸部刻点细稀;中胸前侧片几乎无刻点。头、胸部细毛黑色。雄虫体长5-7mm。中胸后片后端刻点较密。触角9节,第三节长度与第四、第五节长度和之比为1:1:1。其余色泽及构造(外生殖器除外)同雌虫。

卵:长椭圆形,长约2 mm,宽0.8 mm。初产时为粉红色,近孵化时变为灰色。 

幼虫:初孵幼虫身体淡黄色,头黑色。5龄幼虫后期,腹部气门下线处每节各有2个黑点,6龄时黑点成肉瘤状。老熟幼虫身体黄色发亮,气门黑褐色,腹部有2排横向排列的刺。 

蛹:长约10 mm,刚化蛹时,身体淡黄色,足白色透明。近羽化时为揭黑色。
发生规律
竹林区 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在上中1-4 cm深处结茧变为预蛹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始见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6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上旬开始产卵,中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卵孵化,7月中旬幼虫进入7龄,并陆续下竹入土。其中部分发生2代的老熟幼虫8月下旬开始化蛹,9月上旬开始羽化,中旬为羽化盛期,并开始产卵,9月下旬卵孵化,10月下旬幼虫老熟下竹。幼虫从竹杆上爬行下竹,至地面入土作茧静伏其中。同一批蛹雄成虫比雌成虫羽化早。

在羽化始盛期,雄成由约占78%,至盛期雌成虫的占70%。雨天基本不羽化;天气晴朗,有利于成虫羽化。雌雄性比一般为1:2.2。成虫羽化后喜成群活跃在阳光充足的东南坡毛竹、杂竹及其它植物顶部,阴天停息于叶片上,很少活动。交尾前,雌、雄成虫均在竹冠顶部成群飞舞。交尾后,卵产于毛竹或杂竹的叶肉组织内。产卵时,成虫停息在竹叶上,腹部紧贴叶片,从主脉两侧的叶片正面将卵产入。每产1粒卵移动约1mm,卵成“一”字形排列。一般每叶产卵1排偶有2排。产卵部位的叶背稍有泡状隆起。卵快孵化时,卵边缘出现小黑点。同一卵块的卵多在同一时间孵化。孵化率:第一代为50-100%,平均93%;第二代为20一100%,平均 75.4%。孵化时,幼虫多从正面咬一小孔钻出,少数从叶背钻出,不食卵壳。

幼虫孵出后即在原产卵叶上取食,全部幼虫沿叶缘排成一队,头向叶基,前一条幼虫的尾部翘在后一条幼虫的头上,从叶尖吃向叶的基部,常将叶食尽,仅留主脉,以后一起转移至另一叶片上取食。 4龄幼虫开始分散取食。幼虫蜕皮6次。蜕皮前停止取食,排尽体内粪便。蜕皮时用尾钩住被食叶的主脉或其他部位,由体中前部胀直,头亮与前胸间的旧蜕不断膨胀,伸胀几次后头壳开裂,虫体逐渐伸出。从脱裂线胀开到虫体爬出约需15分钟。脱皮后约75分钟,头壳成黑色,随即幼虫开始爬行活动。幼虫每次脱皮后,体长和头壳明显增大;而7龄幼虫体长自脱皮3-6天后缩短,此时开始爬行下竹,寻找适宜地面入土作茧。
防治方法
1.加强毛竹林抚育,铲除林内或林缘蜜源植物,以断绝毛竹黑叶蜂补充营养来源。

2. 人工防治:(1)幼龄幼虫群集叶上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方法。(2)利用幼虫假死性,3龄后于树下铺张塑料薄膜,震动树干,收集落下幼虫拿来沤肥。

3. 生物防治可喷1亿孢子/毫升苏云金杆菌、10亿孢子/毫升白僵菌防治2—3龄幼虫。

4. 化学防治:(1)对幼龄幼虫可 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2)对于成虫可利用其取食花蜜习性,喷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