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赤腰透翅蛾
学名:Sesia molybdoceps Hampson
类属:鳞翅目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昆虫名,鳞翅目,透翅蛾科。分布在山东、江苏等地。幼虫主要危害韧皮部和形成层,尤以贴近木质部的皮层受害最重,仅少数幼虫少量取食木质部,也有个别幼虫终生不穿透韧皮部的。首次遭虫害并在不防治的情况下,10-20年生、干高 1m以下的树,单株有虫 10头以下,树冠一般无明显被害状;有虫 30头左右者,新梢提早停止生长,叶片桔黄早落,部分大技枯死;如达50头以上,则当年秋季即有整株死亡现象,即使以后不重遭危害,2.3年内也会死亡。 
中文学名:赤腰透翅蛾
拉丁学名:Sesia molybdoceps Hampson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鳞翅目
科:透翅蛾科
分布区域:中国、日本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 14-21 mm,规展 37-42mm。翅透明,翅脉及缘毛为茶褐色或黑褐色。触角棍棒状,基半部核黄色,端半部赤褐色,稍向外弯曲,顶端具1束由长短不等的黑褐色细毛组成的笔形毛束。下唇须黄色。头项由着生于颈部的1排刷状黄色鳞毛向前覆盖,前胸背部亦由着生于颈部的一排黑色羽状鳞毛向后覆盖,在肩部形成1个“肾”形斑。中胸背面覆有核黄色鳞毛。后胸、翅基及腹部第二至第七节的后缘鳞毛均为黑色。腹部第一节前线具向后覆盖的黑色鳞毛,后缘为1条细而鲜亮、鳞毛向前覆盖的桔黄色横带;第二、三节具着生于前缘向后覆盖的赤褐色鳞毛;第四至末节前缘均具向后覆盖的桔黄色鳞毛横带。3对足腔节均着生黑色杂有赤褐色的长鳞毛,尤以后足胜节鳞毛最发达。雄蛾略小,鳞毛较艳,尾部具红褐色毛丛。
卵:椭圆形,长约 0.8
 mm,初产时浅褐色,后为暗褐色,无光泽,一端稍平。

幼虫:初孵幼虫和越冬幼虫乳白色,半透明,取食后颜色变暗。老熟幼虫体长 26-42mm,污白色;头部谈栗褐色,稍嵌于前胸;前胸背板淡黄色,后缘中部有1个倒“八”字形褐色细斑纹。气门褐色,椭圆形;第八节气门较大,是第七节气门的2倍,位置亦偏向上方。胸足3对,粗壮,附节褐色。尖削。腹足趾钩单序H横带,臀足趾约仅1列。臀板淡黄色骨化,后缘有1个向前弯曲的角状突刺。

蛹:体长 14~20 mm,初为黄褐色,后渐变为深褐色,羽化前呈棕黑色。蛹体微向腹面弯曲。腹部背面第二节有2横列隐约可见的微刺;第三至第六节各有2横排短刺,前排粗大.后挑细小;雄蛹第七节具2横排短刺,雌蛹为1横排短刺;第八、九节各具1横排短刺。腹部末端周围有10多个短而坚硬的臀棘。

茧:椭圆形,长 20—28 mm。褐色。虽壁厚实,表面连缀木屑和粪便[1]。
发生规律
1年1代,少数2年1代。多以2龄(山东)或3龄(南京)幼虫在木柱层下危害处越冬。
 
在山东中南部,翌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出蛰,3月下旬全部出蛰。幼虫7月中旬开始老熟化蛹,8月上、中旬为盛期,末期在9月上旬。成虫于8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盛期,9月下旬为末期。卵出现于8月中旬至9月底,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孵化期,老熟幼虫于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越冬。 越冬幼虫对气温的反应很敏感,当旬平均气温达2”C以上时即开始出蛰,3—5C时出蛰即进入盛期,高于5”C时全部出蛰。树平阳面较阴面提早5天左右。幼虫出蛰后经2—5天方恢复取食功能,大部分沿原蛀道一端纵向危害,仅少数幼虫从越冬室横向蛀食。新受害处呈黄褐色,与黑褐色的原蛀道明显可辨,并排有鲜褐色粪粒。3月份气温回升不稳定,幼虫有时食时停、时旺时弱的现象。少数幼虫由纵向转为横向蛀食,并渐向皮层深处蛀入,故3月份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刻。4月份幼虫以纵、横、斜、交叉等多种方式危害,并逐渐斜向皮层深处钻蛀,在虫量大的树干上,出现了蛀道连通现象,少量幼虫的蛀道已达木质部。5月份气温升高,幼虫危害加剧,蛀道更加不规则,虫体和潜食范围较3月份各增加了5-8倍。6月份大部分幼虫已蛀透韧皮部到达木质部的表面,幼虫各方来回串食,但仍以偏纵向危害者居多。虫量较大的树干上,潜食区普遍接近和连通。7月份幼虫危害进入最猖撅阶段,在板栗树上每头幼虫的潜食区长约 10-15 cm,宽约 1-2.5 cm,平均食净韧皮部 30cm2左右。

生活环境:

在南京美国山核桃、欧洲栓皮林等树上,每头幼虫取食面积为 35-175 cm2,树龄大、树皮厚的取食面积小。树皮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养分输送严重受阻,被害状显而易见。进入8月份,近老熟的幼虫取食量逐渐减少,至本月底除极少数2年1代的较小幼虫继续取食外,凡1年1代者均基本停止了危害。单株有虫少则几头、十几头,多则数十头,并常见百头以上甚至数百头的单株。幼虫粪便较湿润,少量排出蛀孔外,大部分排在潜食区。但在虫量大的树上6-8月份明显可见于周地面和树皮上粪便成堆,并在树皮上可见从直径l—2 mm的通气孔流出的红褐色液体及不成形的排泄物。单头幼虫潜食范围内的树皮上,可见分布比较均匀的通气孔3-5个。 幼虫主要危害韧皮部和形成层,尤以贴近木质部的皮层受害最重,仅少数幼虫少量取食木质部,也有个别幼虫终生不穿透韧皮部的。首次遭虫害并在不防治的情况下,10-20年生、干高 1m以下的树,单株有虫 10头以下,树冠一般无明显被害状;有虫 30头左右者,新梢提早停止生长,叶片桔黄早落,部分大技枯死;如达50头以上,则当年秋季即有整株死亡现象,即使以后不重遭危害,2.3年内也会死亡。

生长繁殖:

老熟幼虫先将粪便排泄一空,虫体由污白色变为乳白色或黄白色,并略收缩变粗,再向外皮咬出直径 5—6 mm的圆形羽化孔(因不咬透,故不易发现),然后在此孔下吐丝连缀木屑及粪便结一厚茧化蛹。虫茧多数紧贴木质部表面,少数贴在皮层下,呈纵、横、斜3个方向,其中纵向着占历%。幼虫所在部位不同,化蛹迟早明显不同,阳面较阴面早15天左右。同一侧面树干的下部较上部早15-20天。树干不同方位的化蛹量差异也很明显,其中南侧占总量的 35—40%,其他三侧各占20%左右。而成虫产卵的分布量南北两侧较多,可见幼虫潜食趋向温度高的向阳面。踊期19-28天,以23-25天居多。 成虫羽化时蛹体蠕动,项开羽化孔盖,露出踊体 1/2—2/3,然后胸背裂开,成虫随即脱出。停息在蛹壳近旁的树干上,经10分钟左右亮翅展乎,再停息l—2小时方开始爬行起飞。头半小时呈跳跃式飞翔,容易捕捉,半小时后即能远飞。羽化时间在6-18时,以9—10时羽化最税成虫白天活动,以9—12时和17-18时最为活跃;成虫性喜明亮开阔的空间;在微风、高温的晴天极为活跃,阴雨低温天其活动能力则显著降低。夜间栖息树干、杂草中。成虫羽化后一般当天即可交尾,多在17—19时,尤以此时左右交尾最盛。交尾历时6-11时。成虫无趋化性。交尾后次日即产卵,以8-10时、12-14时和17—18时产卵较多,尤以10时左右产卵最盛。产卵集中在主干上,以粗皮缝隙和翘皮下最多,少量产在树皮表面、伤口边缘和病斑上。成龄树、栽植稀疏、枝叶量小和病虫伤严重的树上着卵多,反之则少。产卵在树干下部占50-55%,中部占35-40%,上部只占5-10%。每只雌蛾一生产卵 300-400粒。卵期 13—16天。成虫寿命3-5天。 幼虫孵化在20—6时,1—3时为孵化高峰,占总孵化量的70%左右。初孵幼虫爬至粗皮缝隙内吐丝结网,然后蛀孔穿过木柱层至韧皮部的表面进行取食,2-3天后蛀孔处排出细小松散的褐色虫粪,粘在丝网上。幼虫大部分纵向蛀食,危害约30天转为2龄幼虫,多数退至蛀道中部一侧、少数在一端蛀1个越冬虫室人蛰。
防治方法
检疫

如对白杨透翅蛾,对于引进或输出的苗木和技条要严格检疫,把好挖苗、割条、过数和苗木调入后剪条、插条、栽苗等关,及时剪除虫瘦,以防止传播。

林业技术防治

(1)bll强栗园水肥管理,以增强树势;彻底清除栗园内杂树杂草;及时防治其他病虫害,尤其是栗疫病;注意保护伤口,使其早日愈合;如对黑赤腰透翅蛾。(2)选育抗虫品种。例如选育树皮光滑的榆树品种,以防止榆举肢透翅蛾危害;栽植对白杨透翅蛾有抗性的沙兰杨、小叶杨。(4)合理管理绿篱,避免机械损伤,以减少榆兴透翅蛾危害。

人工防治

(l)捕蛾。例如杨干透翅蛾成虫羽化集中,并在树干上静止或爬行,可用人工捕表(2)铲除虫疤。早春(3月)结合修剪,铲除虫疤,以冻死或杀死露出幼虫。(3)刮除虫疤周围的翘皮、老皮加以烧毁,以消灭幼虫(如对板栗兴送翅蛾)。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例如对榆兴透翅蛾在5月下旬天敌羽化期,不要使用农药。

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