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白粉虱
学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
类属:同翅目,粉虱科
分布与危害
    白粉虱学名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属同翅目,粉虱科。别名小白蛾子。该虫分布广泛,为害严重。
    
    该虫为害时,一般群集在上部嫩叶背面,卵刺吸汁液为害,致使叶片发黄变形,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虫由夏至冬不断发生,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常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一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停息时双翅在体上合成屋脊状如蛾类,翅端半圆状遮住整个腹部,沿翅外缘有一排小颗粒。
    
    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柄长0.02毫米,初产淡绿色,覆有蜡粉,而后渐变褐色,孵化前呈黑色。

    若虫体长约0.29-0.8毫米,长椭圆形,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营固着生活。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8毫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中央略高,黄褐色,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丝,体侧有刺。
发生规律
    在北方,温室一年可发生10余代,白粉虱周年发生。冬季在室外不能存活,因此是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也可进行孤雌生殖,其后代为雄性。成虫有趋嫩性,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抹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产卵,白粉虱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着生活。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在生产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一代。冬季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虫源,通过温室开窗通风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迁入露地。因此,白粉虱可通过人为因素蔓延。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秋季数量达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防治方法
 (1)要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引进苗木时注意检查叶背有无粉虱类虫体,杜绝此类害虫的侵入。

(2)重视清园工作:要加强林地中耕除草等清园工作和剪除虫害枝、衰弱枝、徒长枝等修剪工作,以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恢复树势生长。

(3)开展生物防治措施。保护和利用粉虱类天敌如瓢虫、草蛉、斯氏节蚜小蜂和黄色蚜小蜂等寄生蜂。

(4)物理防治:利用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势,可在桂花树旁埋插黄色木板或塑料板。板上涂黏油,然后振动桂花枝条,促使成虫飞黏到黄板上,起到诱杀作用也可用吸尘器吸捕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5)药剂防治:当害虫虫口密度高、危害严重而天敌又较少时,可采用化学药剂喷杀。喷药要在成虫期和幼虫盛孵期进行,药剂可用国光必治(40%啶虫.毒死蜱)2000倍液、国光依它(45%丙溴.辛硫磷)1000-1500倍液、国光崇刻3000倍液, 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如遇世代重叠时,需要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4次。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