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樟青凤蝶
学名:raphium sarpedon Linnaeue
类属:属鳞翅目凤蝶科
分布与危害
国内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西藏、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香港;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菲律宾、澳大利亚。

主要危害樟树、楠、月桂、白兰、含笑、阴香、鳄梨、柑橘等。初孵幼虫,先吃卵壳,后在嫩叶背面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增大,可将叶片吃尽,以2—3年生幼受害最烈。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观赏。
形态特征
成虫 翅展70~85 mm。翅黑色或浅黑色。前翅有1列青蓝色的方斑,从顶角内侧开始斜向后缘中部,从前缘向后缘逐斑递增,近前缘的1斑最小,后缘的1斑变窄。后翅前缘中部到后缘中部有3个斑,其中近前缘的1个斑白色或淡青白色;外缘区有1列新月形青蓝色斑纹;外缘波状,无尾突。雄蝶后翅有内缘褶,其中密布灰白色的发香鳞。前翅反面除色淡外,其余与正面相似。后翅反面的基部有1条红色短线,中后区有数条红色斑纹,其他与正面相似。有春、夏型之分,春型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 

卵 球形,底面浅凹。乳黄色,表面光滑,有强光泽。直径与高均约1.3mm。

幼虫 初龄幼虫头部与身体均呈暗褐色,但末端白色。其后随幼虫的成长而色彩渐淡,至4龄时全体底色已转为绿色。胸部每节各有1对圆锥形突,初龄时淡褐色;2龄时呈蓝黑色而有金属光泽;到末龄时中胸的突起变小而后胸的突起变为肉瘤,中央出现淡褐色纹,体上出现1条黄色横线与之相连;气门淡褐色;臭角淡黄色。即将化蛹时体色为淡绿色半透明。

蛹 体色依附着场所不同而有绿、褐两型。蛹中胸中央有1前伸的剑状突;背部有纵向棱线,由头顶的剑状突起向后延伸分为3支,两支向体侧呈弧形到达尾端,另1支向背中央伸至后胸前缘时又二分,呈弧形走向尾端。绿色型蛹的棱线呈黄色,使蛹体似樟树的叶片。体长约33 mm。
发生规律
1年发生2—3代,以蛹悬挂在寄生主中、下部枝叶上越冬。4月中旬5月下旬陆续羽化。越冬代及第一至三代幼虫期分别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7月上旬至8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羽化后1—2天在林间飞翔,觅食花蜜作补充营养。数日后求偶交配产卵。产卵1粒于嫩叶尖端,偶尔2粒。每雌产卵18—34粒。幼虫5龄,每隔4天蜕1次皮,虫体随龄期增长,以5龄幼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1天取食樟叶1—5片。幼虫老熟爬行隐蔽的小枝叶背后,用丝固定尾部,2—3天化蛹。卵期一般4—6天,幼虫期约20天,越冬代蛹期90天左右。幼虫发育适宜温度为20—28℃。
防治方法
1、成虫产卵期,巡查苗圃樟苗,及时摘除产于轩尖的卵粒。

2、结合冬季管理,摘除越冬虫蛹。

3、化学防治:尽量选择在低龄幼虫期防治。此时虫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虫的抗药性相对较弱。防治时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混合液,40%啶虫.毒(必治)1500-2000倍液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可轮换用药,以延缓抗性的产生。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