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黑褐圆盾蚧
学名:Chrysomphalus aonidum
类属:同翅目盾蚧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分布:上海、山东、江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区。
危害对象:山茶、剑兰、玫瑰、桂花、夹竹桃、金橘、等花木。
危害征状:以危害叶部为主,尤其是叶正面为多,枝条上少;危害严重时,早期落叶,叶片黄萎,并能诱发煤污病。
形态特征
(1)成虫:雌虫体黄褐色,圆形,略突;老熟时前体部膜质或有时仅稍硬化,倒卵形,在胸部两侧各有一个刺状突起;雌虫介壳色泽似有变化,但趋于极暗色或黑色,圆形,蜡质坚厚,中央隆起,周围向边缘略倾斜,壳面环纹密,而且显著,略似锥形草帽,附有灰褐色边缘,壳点两个,位于介壳中央顶端,第一壳点圆形,第二壳点也是圆形,色较淡。雄虫体黄色,长越0.8毫米,翅展2毫米左右,透明。雄介壳色泽与质地同雌介壳,椭圆或卵形,壳点偏于一端,长约1毫米左右。
  
(2)卵:浅橙黄色,椭圆形.长约0.2毫米,产于介壳下,母体后方。
  
(3)若虫:初龄若虫体长0.24~0.26毫米,长椭圆形,浅黄色;有足和触角,腹部末端有1对长尾毛。经过第一次蜕皮后,除口针外,触角、足和尾毛均消失;二龄以后,雌若虫介壳圆形:雄着虫介壳椭圆形,壳点远离中心。
  
(4)蛹:褐黄色,椭圆形,长约0,8毫米。
发生规律
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台湾一年发生4~6代;多数以第二龄若虫越冬。雌若虫蜕皮2次,共3龄;雄虫蜕皮3次;卯产在雌成虫的介壳下;成虫产卵期长,可达2~8星期,每头雌虫可产卵80~150粒。若虫孵化后,分散活动,在找到合适场地,即固定取食危害。在没有食料而较高温度下,可存活3~17天。在福州第一至第四代若虫的盛发期分别为:5月上、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至11月上、中旬。雌性若虫多寄生在叶背;雄性若虫多寄生于叶面危害。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注意保护灭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黑缘红瓢虫、黄金蚜小蜂等。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