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短额负蝗
学名: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 var
类属:蝗总科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南、西南以及台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30mm,头至翅端长30~48mm。绿色或褐色(冬型)。头尖削,绿色型自复眼起向斜下有一条粉红纹,与前、中胸背板两侧下缘的粉红纹衔接。体表有浅黄色瘤状突起;后翅基部红色,端部淡绿色;前翅长度超过后足腿节端部约1/3。卵长2.9~3.8mm,长椭圆形,中间稍凹陷,一端较粗钝,黄褐至深黄色,卵壳表面呈鱼鳞状花纹。卵粒在卵块内倾斜排列成3~5行,并有胶丝裹成卵囊。若虫共5龄:1龄若虫体长0.3~0.5cm,草绿稍带黄色,前、中足褐色,有棕色环若干,全身布满颗粒状突起;2龄若虫体色逐渐变绿,前、后翅芽可辨;3龄若虫前胸背板稍凹以至平直,翅芽肉眼可见,前、后翅芽未合拢盖住后胸一半至全部;4龄若虫前胸背板后缘中央稍向后突出,后翅翅芽在外侧盖住前翅芽,开始合拢于背上;5龄若虫前胸背面向后方突出较大,形似成虫,翅芽增大到盖住腹部第三节或稍超过。
发生规律
年发生1代(华北)或2代(华东),以产于土中的卵块过冬。卵呈倾斜状排列并有3-5行,且为胶质丝绕裹着。若虫期共脱皮4次,5龄。随着龄期的增长,后胸上的翅芽也不断加长。初孵若虫常多只集结于叶背表面,啃食叶肉;3龄后则分散生活,被害叶片呈缺刻状。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以及豆类、棉花和蔬菜。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短额负蝗发生严重地区,在秋季、春季铲除田埂、地边5cm以上的土及杂草,把卵块暴露在地面晒干或冻死,也可重新加厚地埂,增加盖土厚度,使孵化后的蝗贿不能出土。

②在测报基础上,抓住初孵蝗蝻在田埂、渠堰集中为害双子叶杂草,且扩散能力极弱时,每667m2喷撤敌马粉剂1.5~2.0kg,也可用20%速灭杀丁乳油15ml,兑水400kg喷雾,其他药剂还可选用:敌杀死、高氯菊酯等。

③保护利用麻雀、青蛙、大寄生蝇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④人工捕杀。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