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网 资讯 商人 设计 园艺 景观 供应库 求购库 产品库 黄页 园林论坛 植物库 图书 搜索 传媒 建站
工程 古建 资材 会展 植保 招投标 网交会 产品报价 人才 园林通典 服务指南 论文 法规 调查 RSS
病虫害资料
名称:苜蓿叶象
学名:Hypera postica Gyllenhai
类属:鞘翅目 象虫科
相关图片
分布与危害
以幼虫取食苜蓿叶子而得名,是苜蓿和三叶草的主要害虫二我国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区。成虫和幼虫均能为害,但以幼虫为害第一茬苜蓿最严重。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4.5—6.5毫米。全身被覆黄褐色鳞片,头部黑色,喙细长且甚弯曲。触角膝状,鞭部分7节,触角沟直。前胸背板有2条较宽的褐色条纹,中间夹有一条细的灰线。鞘翅上有3段等长的深褐色纵行条纹。卵 长0.5—0.6毫米,宽0.25毫米,椭圆形,黄色而有光泽。近孵化时变为褐色,卵顶发黑。幼虫 头部黑色,初孵幼虫体乳白色,取食后,由草绿最后变为绿色。老熟幼虫体长8—9毫米,背线和侧线为白色,背线两侧各有1条深、绿色的纵纹。幼虫足,利用腹面有刚毛的瘤状突起来行动。蛹为裸蛹,初为黄色,后变为绿色。踊具茧,茧近乎椭球形,白色而具有丝质光泽,编织疏松呈网状而富于弹性。茧长5.5—8毫米,宽约5.5毫米。
发生规律
一般一年发生1代,有的地区发生2代。越冬虫态各地不同,多以成虫越冬,也有以卵,或者以成虫和卵同时越冬。在以卵越冬的情况下,秋季成虫取食不久即在,苜蓿茎内产卵越冬。据新疆观察,苜蓿叶象一年发生2个完整的世代,以成虫在苜蓿地残株落叶下或土表裂缝中越冬。4月上旬随苜蓿开始萌发,成虫出垫活动、取食,2-3天进行交尾,3-5天后开始产卵,卵期10-18天(以卵越冬者不在此限期内)。第一代幼虫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期15-28天,幼虫脱皮3次,最早于5月底做茧化蛹,蛹期6-12天。第一代成虫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第二代卵于7月上旬产出,7月下旬幼虫化蛹,8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秋后当气温下降到11-12℃时,成虫逐渐进入越冬阶段。越冬代成虫对春季气温的变化极为敏锐,当气温上升到11-12℃时,便出土活动。成虫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0℃左右,24-25℃时,便潜藏于荫凉之处,有时离开苜蓿地,作长距离的迂飞。夏季温度高于24-25℃时,成虫便进入滞育状态。雌虫多产卵于茎轩中,用珠在茎上咬出一小洞,产卵其中,一洞少时仅产1粒,多时30-40粒,一般为10粒左右。产卵完毕后用排泄物封闭洞口,在茎上留一小黑疤。越冬代成虫在第一茬苜蓿上,多在茎秆下部离地面10厘米处产卵,第一代成虫在第二茬苜蓿上产卵的部位,随植株的生长,逐渐转移到中、上部。一雌能产卵400粒,多时达800粒,甚至2500粒。从茎秆中孵出的幼虫部分钻入嫩枝、叶芽和花芽中为害,多数在茎内蛙食为害,使茎内形成黑色隧道。3龄以上幼虫在叶上暴露取食,食去叶肉,仅剩叶脉,造成子房干枯,花蕾脱落,严重影响苜蓿干草和种籽的产量。在苜蓿孕蕾期与成虫大量产卵期相一致的地区,苜蓿受害最为严重。天敌苜蓿叶象幼虫的主要天敌有苜蓿叶象姬蜂(Bathypletes curculionis Thomson),自然寄生率达37.5%,姬蜂产卵于象虫幼虫体内,并完成其发育,被寄生的幼虫仍能吐丝作茧,但不能化蛹。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法 

(1)疏松土壤:春季苜蓿再生萌发前和地,可疏松土壤,减少水分蒸发,加速苜蓿的生长。

(2)轮作:作干草用与留种用苜蓿应交替进行。一般将第二茬苜蓿作留种用,可减少受害。(3)早割:受害严重时,可提早收割并低割,留茬不超过4—5厘米。割下的苜蓿尽快运出田外,以消灭幼虫和卵。

2.化学防治 

(1)药剂防治的适期:①为了保护天敌,可在早春成虫出垫尚未产卵,天敌还未活动之前施药;或秋后最后一茬苜蓿收割后,在茬地上施药,以降低越冬虫口。②为保护传粉昆虫,应避免在花期喷药;或者在早上6前,晚上传粉昆虫不活动的时间施药。

(2)防治指标:据国外资料,幼虫,每昆虫网8—10头,或植株的芽和叶子受害率达25%—30%时,应采取防治措施。

(3)施药方法:①50%马拉硫磷1500—2000倍液;②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③50%可湿性西维因400倍液。
防治药械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