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十年科学守护 让森林生态系统更稳定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海峰 日期:2025年04月01日 10:25

持续开展监测评估、深入研究保护方法、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大力倡导公众参与……天目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位于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在生物区系的古老性、物种分布的特有性、垂直带谱的完整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性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10年来,天目山森林生态站始终以科学手段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之路,在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学守护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

10年来,天目山森林生态站致力于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先后建成科研实验用房、综合观测塔、地面标准气象站等基础设施,安装梯度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碳通量观测系统等配套仪器设备,实施规范数据管理、引育专业人才队伍,年均积累77861条生态数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高达97.56%,物种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已记录物种920科10462种。

长期以来的监测成果,填补了天然林与人工林镶嵌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的空白,在破碎生境下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突破性进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在全国诸多自然保护区中,天目山是距离大都市城市圈最近的保护区之一,人类活动干扰频繁,森林种群退化与特化并存。独特的地理、自然和环境区位特点,使其成为研究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双重影响下的生态系统变化过程与机制的典型区域。

天目山森林生态站聚焦“珍稀濒危动植物致濒机制与保育技术”“高强度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氮—水耦合过程”等研究方向,累计承担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73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省部奖、行业奖5项。全面准确地反映人口密集、生态环境高强度干扰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对区域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更好地实现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网络功能。

成果转化 助力生态发展

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主站的基础上,生态站分别在临安区太湖源设立雷竹林人观测点、安吉县毛竹林观测点。同时,运用“毛竹林皆伐后自然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变化和植被恢复特征”研究,证明了在毛竹林皆伐后有效控制毛竹再生的前提下,不需要人为干扰能快速演变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此外,天目山森林生态站还联合杭州市发布了《天目山生态健康指数报告》,为区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服务社会 打造联结公众纽带

在充分利用天目山优势资源、文化特色以及现有的公众教育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以生态站为依托的教育基地,针对不同群体制定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编写有针对性的科普教材,进一步深入开展具有生态文化特色的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生态道德教育,每年吸引大批科研、教学、实习以及渴望回归大自然的人们前来体验。天目山森林生态站累计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超万人次,接待亲子教育等活动近2000人次,编印科普书籍15万册;累计主办、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4次;派出讲学专家及接受来访学者44人次;年均接待5000余名高校师生教学实习。

天目山森林生态站以建设高强度社会经济干扰下亚热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重点森林生态示范站为目标,扎实推动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内容
·四川省森林草原防灭火警示日:全民共治,书写未来生态答卷2025-04-02
·天津多措并举全力筑牢清明森林防火安全防线2025-04-02
·河北加密排查森林草原火灾隐患2025-04-02
·山西省举行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活动2025-04-02
·乡愁记忆,千年树影梦江苏2025-04-02
·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绿水青山提质2025-04-02
·《天坛花园》获2025香港花展“最佳展品金奖”2025-04-02
·广东鼓励加强自然教育2025-04-02
·广西修订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2025-04-02
·宁夏持续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2025-04-02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