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共话“两山”理念 | 绿美广东:“两山”理念的林业实践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蒋宏奇 日期:2025年08月08日 09:51

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这一科学论断由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8月15日首次阐发,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二十载实践征程中,“两山”理念在中国大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成为广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遵循。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全局,持续深化改革,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示范。广东六成以上面积是林地,广袤的林地是“两山”转化的主战场。近年来,广东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不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从岳山造林到绿美广东,广东绿化的历史接力

20世纪70年代,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组织发动2万余名干部群众开展“岳山造林大会战”,两年造林3.5万亩,创造了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奇迹,孕育出“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岳山造林”是广东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的生动历史写照。从“岳山造林”到“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再到建设林业生态省和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一代又一代的广东人实现了从“伐木谋生”到“护绿为荣”的转变。

2022年12月,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提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等“六大行动”,充分发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效益,将“绿色”作为新时代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最亮丽的底色,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样板。

两年多来,广东聚焦“林”字精准施策,全省共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47万亩、森林抚育提升508万亩,种植乡土阔叶树2.1亿株,提升连片5000亩以上的混交林148片,混交林比例逐步提高。全省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超4300万株,建设森林城镇210个、森林乡村297个、绿美古树乡村115个、绿美红色乡村123个。提升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品质和沿线森林景观,建设绿色通道林4500公里、120万亩。

绿美广东,已成为新时代广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历经近半世纪的历史接力,广东省森林覆盖率跃升至53.39%,跃居全国最“绿”省份之一。当前,全省森林资源总量稳定增长,质量持续提升,结构日益优化,多项核心生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生动展现了“两山”转化的广东生态样板。

从物种保护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丰茂的南粤林海,是孕育万千生命的宝贵家园。作为全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广东率先在全国以实施人大议案的形式推动自然保护地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全省自然保护地规划,出台多项规范性文件,逐步构建起统一、高效、规范并兼具广东特色的自然保护体系。截至目前,广东已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石漠公园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记录分布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52种、野生高等植物6658种,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国字号”项目有序推进。2020年7月,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在广州成立,推动建立中华穿山甲智慧保护体系;2022年7月,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成立,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三级植物园迁地保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12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印发,广东有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和丹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两处入选,岭南国家公园筹建工作有序推进;2024年11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正式签署……一个个“国字号”项目在广东落地建设,全面提升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生物多样性保护提质增效。近年来,广东制定、修订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持续扎实开展珍稀濒危物种就地保护,创新性地提出构建植物迁地保护体系新架构,推动野生动物监测、救护和疫源疫病防控“三位一体”建设,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发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推进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源保存以及野外回归等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如今,分布在粤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基本得到有效保护。

从集体林改到现代产业体系,力争打造万亿林业产业大省

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广东林地总面积1.6亿亩,森林蓄积量6.57亿立方米,超九成林地属集体所有。历经40余年改革,广东走出了一条“明晰产权、量化到人、家庭承包、联户合作、规模经营”的特色路径,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随着《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地,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在2024年达9416亿元,一场以深化集体林改为抓手、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绿色变革,正推动广东从“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跨越。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全省各地结合区域特色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英德市率先实现小额采伐许可证“当天申请、当天发证”,审批效率提升90%以上。肇庆封开县创新“股份合作造林”模式,带动村集体收入翻番。金融配套同步突破,清远“金竹贷”为麻竹笋产业授信20亿元,茂名电白沉香产业链年产值近50亿元,印证了“活树变活钱”的改革成效。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广东还通过引导林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适度规模集约经营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省林下经济利用面积突破3400万亩,油茶、水果等经济林产品年产量达1200万吨,生动实践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发展路径。

以制度破冰,激活万亿产业“绿色动能”。广东明确要纵深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2025年底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接下来,广东要在优化公益林管理、提升国有林场发展活力、强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发挥产业龙头带动作用,打造油茶、竹、森林药材、花卉苗木、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香料香精、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八大林业产业集群,打造“粤林+”特色品牌,将森林“四库”资源转化为惠民富农的“绿美生产力”,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含金量”。

践行“两山”理念二十载,广东以改革锐气探路绿色崛起,奋力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满意答卷。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正以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契机,贯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路径,让每片林海涌流绿色财富,让每座青山绽放民生笑颜,为实现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相关内容
·云南首个林下花园: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生态花园景观杰作2025-08-08
·内蒙古林草湿碳储量稳定在105.38亿吨以上2025-08-08
·河北“十四五”期间治理草原263万亩2025-08-08
·安徽建立林草湿调查监测与国土变更调查协同机制2025-08-08
·湖南召开全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工作视频调度会议2025-08-08
·广西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现代木结构技术规程》正式发布2025-08-08
·上海市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进社区活动2025-08-08
·湖北襄阳:全域谋划国土绿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5-08-08
·四川广元首本《集体林地收益权证》颁发2025-08-08
·辽宁葫芦岛打造北方杜仲之乡2025-08-08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