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柏斌报道 10月5日,今年第14号台风“麦德姆”以14级强度掠过海南文昌近海,虽未直接登陆,但其外围环流仍为海南岛北部和东部地区带来持续强风和局地特大暴雨,使得海口、澄迈、定安等地的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因大棚坍塌、苗木倒伏、圃内淹水等而导致苗企苗农遭受严重损失。

因台风受损的大棚
在海口市美兰区及澄迈县花卉基地,昔日生机勃勃的苗圃一片狼藉。高标准温室大棚的塑料薄膜被狂风撕毁,钢结构严重扭曲倒塌;露天栽培区更是受灾重灾区,苗木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盆栽花卉倒伏在深积水中。在海口市大致坡镇和云龙镇,朱天中经营的135亩睡莲基地因台风大棚坍塌、种苗淹水,严重影响切花采收。朱天中表示:具体损失目前尚难估算,若未来一个月天气良好,睡莲有望恢复,否则降温将导致大量死亡。

被连根拔起的大规格苗木
同样位于海口市的海南大湖桥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林桥告诉记者,去年的超强台风“摩羯”毁灭性破坏,经过一年才基本恢复。现在又遭遇台风“麦德姆”的袭击,导致盆栽三角梅全部倾倒,三四米高的大规格三角梅等苗木则被连根拔起。“开花枝受损严重,今年的三角梅花展效果堪忧。”吴林桥说。

被台风吹倒的盆栽三角梅
该公司朱子良告诉记者:受台风“麦德姆”影响,公司365亩三角梅苗木,无论大桩一树一景,还是盆栽或地栽苗木都严重受损,此外农庄各类标识牌、广告牌等旅游设施严重受损。
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凤姐苗圃主人李春凤受访时介绍,她种植的15亩三角梅在台风中倒伏,叶片腐烂导致无法销售,直接损失至少4万元。“今年市场本已艰难,台风更使经营雪上加霜。”李春凤的说法,折射出小微种植户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也在台风中遭受损失。据统计显示,房屋建筑受损面积约300平方米,包括钢架受损变形、薄膜撕裂、睡莲资源保存圃防水膜破损等在内的专用基础设施受损面积约600平方米,两项修复费用约需19万元。种质资源损失更为严重,1100株三角梅、鹤蕉、木棉彩、叶芋、朱顶红因洪涝水淹或水库倒灌受损,补充收集种质资源需8.3万元。此外,灾后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污染治理预计还需7万元投入。

睡莲资源圃防水膜因台风受损
尽管台风“麦德姆”令从业者“伤心至极”,但多年抗灾经验使他们形成了积极开展自救的快速响应机制。吴林桥表示:目前我们正全力组织修冠、扶苗和支撑修复等自救,预计10月15日恢复生产营业。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则正加紧评估资源损失,筹备补种和设施维修。
朱天中告诉记者,目前在加紧做新大棚,把一些比较好的品种,尽快移植到新大棚里挽救。而坍塌的大棚需要拆掉重新做,比较费时间,因此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维修好。
据了解,海南花卉苗木产业屡受台风考验,凸显设施抗灾能力和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此次“麦德姆”虽强度低于“摩羯”,但仍对初步恢复的生产体系造成冲击。如何提升防护标准、优化灾后保险机制,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
(来源: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