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管理

  树种多样性少一成每年损失200亿美元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丁佳 日期:2018年10月17日 09:13

中国园林网10月17日消息: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马克平团队与瑞士、德国的生态学家合作,在江西开展了目前世界最大的野外人工生物多样性控制实验,明确了种植多物种混交林在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研究人员在江西新岗山设立了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平台。该平台占地50公顷,设计有从纯林到24个物种混交林的6种生物多样性梯度,种植了超过30万棵树,包含40多个亚热带乔木以及20种灌木,是当前世界最大的野外人工生物多样性控制实验。

通过连续5年的观测,研究人员发现,生物多样性能促进森林地上初级生产力,而且这一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而种植8年后,每公顷16个物种的混交林地上生物量平均存储约32吨碳,而每公顷纯林的碳储量仅约为12吨,不及混交林的一半。随着时间的变化,物种间的互补效应显著增强,森林中乔木与灌木之间也存在着积极的互补效应。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在保护环境缓减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种植多物种混交林能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双赢,是比种植纯林更好的植树造林策略。

同时,该研究结果也从经济学上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估算显示,如果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外推到世界现有森林,全世界树种多样性降低10%,会造成每年200亿美元的损失。

关于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显示物种减少会削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但森林中是否存在这一现象一直处于争论中。由于现有研究多是基于天然林观测实验的结果,无法排除共变因素影响,有必要通过人工控制生物多样性实验开展长期系统性研究。


推荐阅读:

江苏省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

新植树种过于单一威胁生物多样性?林业局已开展监测

通辽市:建设生物多样性示范区 扩建珍稀植物基地50亩

两岸共探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

(来源:中国科学报)

相关内容
·专家呼吁:在保护中挖掘利用中国野生水生植物2023-01-09
·青海湖2022年投入2.2亿元用于生态治理2022-12-29
·中国科学院: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2022-12-29
·让艺术生走近乡土生态景观 专家学者线上讲座成功举办2022-12-06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2022-10-27
·天津市划定“三区三线”保护耕地农田和生态2022-10-27
·《耐寒睡莲种植养护技术规程》发布实施2022-08-26
·广西研究部署深化生态护林员管理常态化监督重要举措2022-08-12
·北京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怀柔区监测站完成区级验收2022-08-11
·黑龙江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工作已完成总任务量的83.12%2022-08-10

版权所有:园林网 客服邮箱:Service@ylmm.com 客户服务热线:400-651-0005 0571-8199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