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
——调查出种质资源2678种,其中,新记录物种39种
历时三年,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圆满完成。经野外调查与数据整理,共汇总基础数据46万余条,最终调查出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总计187科968属2678种。确定《河北植物志》和《河北树木志》未予记载的可作为补遗的野生植物种39科87属113种,其中新记录物种27科37属39种,包括宽叶羌活、鸡娃草等。此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所获取的46万条基础数据,涵盖经纬度、海拔、坡向、坡度、生境等多维度地理分布以及使用价值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将为国土绿化、草原管理、野生物种保护、良种选育、良种基地建设、林草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价值提升等各项林草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为培育河北省林草种业新质生产力奠定良好基础。
摸清家底,编制林草种质普查目录
本次普查涵盖多个重要类别,包括栽培利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单株及古树群、优良/特异单株、典型/优良林分标准地等。经详细调查,河北省栽培利用的种质资源有139科600属1232种;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达6982份,包含880个品种、420万株;古树名木单株14564株,涉及40科86属188种;古树群712个,涉及24科39属62种;优良/特异单株752株,涉及37科66属134种;典型/优良林分标准地1233个,涉及26科50属96种。此外,补位调查野生林草种质资源161科856属2335种,草种质资源专项调查81科289属479种。经过严谨的去重工作,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研究编制完成《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目录》,使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家底一目了然。
深度分析,完成林草种质普查报告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专业力量精心撰写《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报告》。该报告共计5章28节,系统总结了采取的组织推动、督导促进、制度约束、月报评价和季度总结“五项举措”促进度,加强培训、规范标准、检查抽查、专题调查、严审数据和答疑解惑“六条对策”提质量的经验做法,指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部分普查照片质量偏低的不足,对收集保存的种质资源、野生林草种质资源、栽培利用的林草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及古树群等多方面数据进行深度解析,并针对林草种质资源的保存保护与利用创新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建议,为后续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依法治种,制作可供利用资源目录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河北省种子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以本次普查数据为依据,秉持可持续利用与可有效提供的原则,编制完成《河北省可供利用的林草种质资源目录(第一批)》,涉及119科540属1182种。这是《种子法》颁布24年来,全国仅有的3个省级可供利用林业种质资源目录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涵盖草种及野生植物的可供利用林草种质资源目录,对于推动林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促进种业创新和林草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着眼长远,出台种质资源体系建设规划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结合本次普查数据与河北省实际情况,编制完成《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存利用规划(2025 - 2035年)》。该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制定了清晰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计划收集种质资源达到30000份;建设原地保存库20处,其中新建14处、续建6处;建设异地保存专项库9处,其中新建3处、续建6处;建设异地保存综合库6处,其中新建2处、续建4处。通过制定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框架,细化调查与收集、保存与保护、评价与利用等工程的具体内容,并明确保障措施,为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发展擘画未来。
河北省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自2022年4月起正式启动,组织一支超1500人的专业工作队伍,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普查范围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普查过程中,全省共设定26412个栽培利用种质资源调查点,规划2097条样线,设立4971个样方套,样线总里程达4656公里。
(来源:河北省林草局)